從拿坡里回羅馬後,我們前往仙都大酒樓吃飯。

 

Photo by FangLan Hsu

 這家的菜煮得還不錯,第一次吃到燒肉加木耳,蠻下飯地。

   

 

 

 

Photo by FangLan Hsu

這二天我們在羅馬住宿的地點都是位於羅馬城外四星級的Ergife Palace Hotel。這家飯店有許多老外,老中和臺灣人似乎沒看到。

 

Photo by FangLan Hsu

 二天的早餐沒什麼變化。 

 

Photo by FangLan Hsu

一大早羅馬導遊就說要去真理之口排隊,她說我們的羅馬行程排得蠻多地,如果不先去真理之口,等到人潮多了,光排隊就會浪費很多時間,不過真理之口開放時間是9:30-17:50,我們在外面排了三十幾分鐘才等到開門。

真理之口(La Bocca della Verità)是一個大理石雕刻,類似人的面孔,位於義大利羅馬希臘聖母堂的門廊。它原本是一個井的蓋子或是噴泉的一部份,井水就會從嘴巴流出來,其外型依照海神的模樣雕刻,從中世紀開始認為它可以宣示神的判決,現代的說法就是「測謊儀」,如果說謊的人把手放入口中,手會被咬斷。

真理之口因為是「羅馬假期」的場景,成為遊客必遊景點,我們的羅馬導遊示範如何拍照,等我站過去,她就替我拍照。(拍照是0.5歐元)

 

Photo by FangLan Hsu

和真理之口拍照後,從大門進入希臘聖母堂 (Basilica di Santa Maria in Cosmedin),教堂原來是居住於羅馬的希臘人做禮拜的教堂,建立於公元六世紀,是一間非常古老的教堂。

 

Photo by FangLan Hsu

教堂的紅花崗岩主祭壇在1123年製成。

 

Photo by FangLan Hsu

教堂的地板是大理石及其他石材拼貼而成,看起來有種古樸的美。

 

Photo by FangLan Hsu

教堂的鐘樓則是全羅馬最高的中世紀鐘樓。

 

Photo by FangLan Hsu

 在希臘聖母堂的斜對面就是屠牛廣場(Forum Boarium),在古時是牲畜市場而得名,它的周圍環繞著希臘風格的柱廊。

 

Photo by FangLan Hsu

勝利者海克力斯神廟(義大利語:Tempio di Ercole Vincitore)是一座圓形的古羅馬神廟建築,它的前方有很漂亮的噴泉 Via di Ponte Rotto。

 

Photo by FangLan Hsu

 波圖努斯神廟Tempio di Portuno

 

Photo by FangLan Hsu

馬切羅劇場是義大利羅馬第一座露天劇院,建於羅馬共和國的最後幾年。旁邊是僅剩三根柱子的阿波羅神廟遺跡。

 

Photo by FangLan Hsu

新世界七大奇景之一的羅馬競技場 (Colosseo),原名弗拉維奧圓形劇場,建於西元72-82年間,是古羅馬時期最大的圓形角鬥場, 從外觀上看,它成正圓形;俯瞰時,它是橢圓形的,佔地面積約2萬平方米,大直徑為188米,小直徑為156米,圓周長527米,圍牆高57米。

競技場由維斯帕先皇帝(Vespasian)下令建造,於他的兒子蒂托皇帝在位時完工。

 

Photo by FangLan Hsu

競技場競技場的內部呈階梯狀,第一層是皇室、貴族和騎士階層的座位,第二層是市民席,第三層為平民區;再往上面一層是婦女專用座位;最上面是供觀眾隨意觀看表演的平台。 看台前有防護欄,與表演區隔開,以保護觀眾。底層有80個大型拱門出入口,拱門進入後有160個小拱門,整個鬥獸場可以容納5-9萬人。

 

Photo by FangLan Hsu

西元 217 年鬥獸場遭雷擊引起大火,受到部分毀壞,但是很快在 238 年又修復,繼續舉行人與獸或人與人之間的搏鬥表演,這樣的活動一直到西元 523 年才被完全禁止。

 

Photo by FangLan Hsu

羅馬競技場融合了希臘列柱跟羅馬拱廊的建築,圍牆共分四層,前三層有柱式裝飾,第一層是多立克柱式,第二層是愛奧尼柱式,第三層是科林斯柱式,最上一層則是方倚柱,裝飾簡單,僅有長方形的窗戶和長方形半露方柱構成,上方有天蓬,可以用來遮陽。

 

來源:網路

樓梯遺跡,它有一半是重修。

 

Photo by FangLan Hsu

柱子大大小小的坑洞是因為原來連結石頭與石頭之間的金屬物被取走了。

 

Photo by FangLan Hsu

廣場上的羅馬戰士可與他們合影。 

 

Photo by FangLan Hsu

君士坦丁凱旋門Via di San Gregorio建於315年,是為了紀念君士坦丁大帝擊敗馬克森提皇帝,統一羅馬帝國而建的。凱旋門上方的浮雕板是當時從羅馬其它建築上直接取來的,主要內容為歷代皇帝的生平業績,下面則是君士坦丁大帝的戰鬥場景。所以君士坦丁凱旋門是羅馬現存凱旋門中最新的一座。其高21公尺,寬25.7公尺,縱深7.4公尺;擁有3個拱門,中央的拱門高11.5公尺,寬6.5公尺;兩側的拱門則高7.4公尺,寬3.4公尺。拱門上方由磚塊所砌成,表面則有雕刻圖案。其主體是由幾根分開的圓柱及刻有銘文的頂樓所構成。我們到訪的這一天,正在整修,只露出一半的門。 

 

Photo by FangLan Hsu

維納斯和羅馬神廟 (Templum Veneris et Romae)是已知最大的古羅馬神廟,位於古羅馬廣場的最東端 ​​,從羅馬競技場遠遠就可以看到。崇拜對象是幸運女神維納斯和永恆的羅馬( Roma Aeterna), 神廟始建於121年。我們沒有安排參觀。

 

Photo by FangLan Hsu

也是羅馬假期場景的西班牙廣場(義大利語:Piazza di Spagna)有一堆老外或坐或站或走,反正就是看到一堆人,天主聖三教堂(Trinità dei Monti,由法國波旁王朝的國王所資助建造)就位在與西班牙廣場相接的西班牙階梯(義大利語:Scalinata della Trinità dei Monti)頂端。
相片右前端的黃白色建築曾經是詩人約翰•濟慈的住所,現在成為紀念濟慈的博物館,。

 

Photo by FangLan Hsu

西班牙廣場上有一個巴洛克藝術的噴泉,被稱為破船噴泉(La Fontana della Barcaccia)正在整修,整個圍起來,無法看到。

 

來源:http://pandachan.pixnet.net/blog/post/13261818--【義大利‧羅馬】西班牙廣場

 在西班牙廣場附近的西班牙大使館

 

Photo by FangLan Hsu

聖母無染原罪石柱(The stone without stain of original sin),位於西班牙廣場,是教宗比約九世宣布聖母無染原罪信理時豎立的。 每年十二月八日,梵蒂岡教宗都會親臨此處向聖母像獻花、祈禱。 在石柱的右邊就是西班牙大使館。  

 

Photo by FangLan Hsu

聖母手上至今還掛著花環。 

 

Photo by FangLan Hsu

 四周的雕像分別是摩西、大衛、以賽亞和以西結。

 

Photo by FangLan Hsu

 路邊的垃圾桶上有羅馬市徽-母狼與雙胞胎男孩.

  

Photo by FangLan Hsu

羅馬聞名國際的「許願池」指的就是特萊維噴泉(義大利語:Fontana di Trevi),它是羅馬最大的巴洛克風格噴泉,高25.9公尺,寬19.8公尺,噴泉的背景是海神宮(Palazzo Poli),4個科林斯式(Corinthian)的半露柱直通2樓。

 

Photo by FangLan Hsu

 海神宮的中央海神尼普東(Neptune)站在貝殼戰車上,左右各由一匹海馬拉著奔馳,海馬長著一對巨大的翅膀。一匹海馬表現平靜、順從,另一匹海馬則難以控制,分別象徵海水平靜和洶湧。海神的後側方站著兩位女神,一位代表充足富裕(Abundance),祂正從罐子裏向外潑撒水;另一位代表有益健康(Salubrity),祂拿著碗,讓一條大蛇飲水,海神的下方則是海之信使特里同(Triton),他是人形魚尾。

 

Photo by FangLan Hsu

傳說人們如果投擲一枚錢幣在特萊維噴泉,他們未來會重返到羅馬。根據電影《羅馬之戀》(Three Coins In The Fountain) 的劇情,如果人們投擲兩枚錢幣在特萊維噴泉的話,將會遇到新的愛情故事;如果投擲三枚錢幣的話,則至少會結婚或離婚。

 

Photo by FangLan Hsu

萬神廟,又譯萬神殿、潘提翁神殿,公元609年拜占廷皇帝將萬神廟獻給羅馬教宗卜尼法斯四世,後者將它更名為聖母與諸殉道者教堂﹝Santa Maria ad Martyres﹞,這也是今天萬神廟的正式名稱。 

萬神廟整幢建築都用混凝土澆灌而成,古羅馬人使用的混凝土是來自那波利附近的天然火山灰,混入凝灰岩等多種骨料。然後在建造穹頂時,將比較重的骨料用在基座,然後逐漸選用比較輕的骨料向上,到頂部時只使用浮石混雜多孔火山岩。另外,穹頂的厚度也逐漸削薄,從穹頂根部的 5.9 公尺一直減少到頂部的僅 1.5 公尺。

 

Photo by FangLan Hsu

萬神廟主體呈圓形,頂部覆蓋了一個直徑達 43.3 公尺的穹頂,是自建成後到 1436 年間最大的穹頂。穹頂內部還做了五層凹格,凹格的面積逐層縮小,但是數量相同,因此更加襯托出穹頂的巨大。穹頂的最高點也是 43.3 公尺,頂部有一個直徑 8.9 公尺的圓形大洞,用於採光。這個洞也是萬神廟唯一的採光點,這樣以來光線從頂部泄下,並因太陽位置的移動而改變光線的角度,給予人一種神聖莊嚴的感覺。  

 

Photo by FangLan Hsu

大理石的地面上也使用了格子圖案,並在中間稍稍突起,這樣當人站在廟宇中間向四周看去時,地面上的格子圖案會變形,進一步給人造成一種大空間的錯覺。

 

Photo by FangLan Hsu

萬神廟圓形主體的前方有一個寬 34 公尺、深 15.5 公尺的柱廊,共有 16 根柱子,每根都是用花崗石製成,柱子高達 12.5 公尺,底部基座的直徑有 1.43 公尺。 

 

Photo by FangLan Hsu

萬神殿前矗立著方尖碑的噴泉 Fontana di piazza della Rotonda。噴泉本身建於十六世紀,據說是古埃及拉美西斯二世時期的方尖碑,十八世紀重新設計移入。據說噴泉一度被魚販當做水缸。十九世紀當局把攤販趕跑,乾脆做了個複製品,把真蹟移入羅馬博物館收藏

 

Photo by FangLan Hsu

導遊在前一天已幫我們訂好貨,今天是來金杯咖啡取貨的。

 

Photo by FangLan Hsu

領隊順便請每位團員一人一杯咖啡,哇!是我至今喝過最香濃的咖啡了,雖然很濃,我喝下去,既沒心悸,也沒胃痛,更沒有全身發軟,是品質很好的咖啡。 

  

Photo by FangLan Hsu

納沃納廣場(Piazza Navona)原本是西元1世紀古羅馬的圖密善競技場,15世紀末改建成市場,以華麗的巴洛克藝術聞名,廣場上的顯著地標是始建於1652年的聖阿妮斯教堂(Sant`Agnese in Agone)和四河噴泉。

四河噴泉由濟安·貝尼尼設計,建於1651年,是巴洛克藝術高峰期的代表作,它代表文藝復興時代地理學者心目中四大洲的四條大河:非洲的尼羅河,亞洲的恆河,歐洲的多瑙河,和美洲的拉普拉塔河。
由四座大河神雕像撐起古羅馬卡拉卡拉皇帝帶回來的方尖碑,高約17公尺、含底座達30公尺以上。 

 

Photo by FangLan Hsu

海神噴泉1574年建成,由雅各伯.德拉.波爾塔雕塑;1878年,Anton Della Bitta在噴泉中央再放上海神與章魚戰鬥的雕像。

 

Photo by FangLan Hsu

中餐是在非常有名又比較貴的「周老爹」用餐。

  

Photo by FangLan Hsu

不過,有些失望,覺得之前那家比較夠味。

 

 

 

 

 

  

Photo by FangLan Hsu

 觀看相簿:

https://www.flickr.com/photos/fanglanhsu/sets/72157644875578835/

arrow
arrow

    fanglan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