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巖園,因為倚靠磯山,所以又稱做磯庭園,1658年(萬治元年),由第19代當主島津光久在此修築一棟別墅,之後歷經歷代藩主的改建而成。這座宏偉庭園設計採借景概念,將櫻島火山比作假山,以錦江灣比作池塘,巧妙利用大自然的環境融入建築裏。仙巖園於1848年擴建後面積達到現有的規模(約5公頃),而島津家族掌管了鹿兒島近七百年歷史,直到1868年領主時代結束,而在1958年仙巖園被定為國家指定名勝。

 

來源:

位於入口處之島津氏鎧甲;丸十字(有十字的圓)就是島津家的家徽,在仙巖園到處可見。

 

Photo by FangLan Hsu

鐵製150磅大砲是鹿兒島沿岸最大的要塞大砲忠實還原,可以發射射程達3公里68公斤之鐵製砲彈。

 

島津齊彬時代,將庭園的一部份用於建造歐洲式製鐵所及製造硝石的工廠,形成集成館事業的一部份。齊彬參考了荷蘭陸軍少將所寫的關於鑄砲的書,於嘉永4年(1851年)開始建設高約15-20米的反射爐,原理是在底部燃燒煤礦,藉由反射爐爐璧以及熱輻射的原理,以高溫熔解製造大砲所需的鐵礦。初時屢屢失敗,在經歷一號爐的失敗後,成功的建造了二號爐,今日二號爐的遺址,基座部分仍保留在大砲後方的區域。園區設置了反射爐的模型。

 

櫻島有全世界最大的蘿蔔(大根)及最小的蜜柑。

 

Photo by FangLan Hsu

仙巖園有一個貓神社,緣因當年島津義弘奉命出兵到朝鮮時,他帶了七隻貓去,以貓的瞳孔來推算時間之用,最後僅有兩隻貓活著回國,最後在此祭祀。因此這裡的貓神也被稱作「時間之神」。

  

來源:網站

御殿,是島津忠義做為本邸所使用的場所,從1990年開始對外公開,裡面有著起居室、公務室等等各種格局,參觀需另外付費。

  

Photo by網站和屠一正

鶴燈籠,形狀猶如仙鶴展翅的樣子,在1857年(安政4年)28代的島津齊彬在御殿的澡堂附近設置煤氣室鋪設煤氣管線接至鶴燈籠點燃照亮庭園,成為日本最早以天然氣提供照明的路燈。

 

來源:網站

獅子乘大石灯籠建於明治17年(1884年)由島津忠義親自設計,最上面那個獅子正遙望櫻島。

 

來源:網站

站在御殿轉角處望向百年五葉松的方向會看到樹下的石頭長像烏龜,稱為龜石,它與庭院中的鶴燈籠和松樹相映成趣,龜鶴松正符合中國山水松長青,龜長壽,鶴吉祥之意。

 

Photo by 屠一正

仙巖園種植的五葉松據說都來自九州南邊的屋久島,是瀕臨絕種的珍貴植物。

 

Photo by FangLan Hsu

御殿前方的屋久島五葉松,高達30公尺,推估樹齡有350年,是日本國內最大的一棵。

 

Photo by FangLan Hsu

磯山上的巨大岩石,刻著"千尋岩"三字,意味「巨大的石頭」,字共長11公尺,當年花了3900人彫刻,歷時三個月才完成。日本並沒有在岩石上刻字的習慣,從庭園佈置及石上刻字可見此時的島津藩主深受到中國文化影響。

 

來源:網站

錫門是以錫覆蓋在屋頂的瓦片上而得名,是第27代藩主島津齊興建造。大紅色的錫門是仙巖園未擴張之前的正門,過去中央正門僅有藩主及世子可走,其他身分較低之人,僅能走旁邊的側門。錫門正對錦江灣,當年藩主前來仙巖園,須先坐船上岸,再搭轎子由錫門進出。

 

Photo by FangLan Hsu

1895年(明治28年),29忠義命鹿兒島工匠大重伊三次所建設的正門,此門使用磯山的樟木,在門橫樑上及屋瓦都可以看到島津家的丸十字家紋。  

  

Photo by FangLan Hsu

 流經仙巖園的保津川,過去仙巖園就是利用其流水進行水力發電。

 

這座橋是篤姬拍攝場景之一,不過大家被橋上漂亮的楓樹吸引,拼命拍照,橋倒被忽略了。

 

Photo by FangLan Hsu

橋的前方還有一棵大銀杏,枝繁葉茂,真是超美地。

 

Photo by FangLan Hsu

御庭神社有將近一百年的歷史

  

Photo by FangLan Hsu

仙巖園隔壁的「鶴嶺神社」供奉的是嫁給豐臣秀吉的島津家公主,據說公主是一位美女,參拜這間神社可以祈求漂亮、皮膚好。不過我們的旅遊時間限制,連仙巖園本身都很匆忙,這間神社就只能拍拍鳥居了。

 

Photo by FangLan Hsu

來仙巖園主要是體驗茶道文化,地點是在「後宮」,看到長廊,不禁想起另一部很有名的大河劇「大奧」那個敲門的御台所,因為她不明白為何一扇門分隔了幕府將軍和後宮的居所,只有夫君才能走過來,她卻不能走過去的那份深深無奈,不知這裏是否也像那樣其實是和御殿相連?

  

Photo by FangLan Hsu

 怎知是後宮的居所,看牆上的裝飾物!聽說這是遇到危險時可以拿下來保衛自己用的物品。 

 

Photo by FangLan Hsu

(1)用手固定抹茶碗(2)順手以大拇指、食指、中指握"茶筅"的竹圓筒部分(3)用茶筅打轉茶,用手腕的力量呈m型打轉直到茶被打起泡。(相片順序:前、後)

  

Photo by FangLan Hsu

 

 

影片拍攝:屠一正

 離開時買了導遊推薦的紫色地瓜冰淇淋,不過吃起來沒什麼地瓜味,也沒有奶香,不及在高千穗牧場的好吃。

 

Photo by FangLan Hsu

觀看仙巖園相簿:
https://www.flickr.com/photos/fanglanhsu/albums/72157662283659631

arrow
arrow

    fanglan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