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又跟著非常懂吃的班長出去玩,可想而知,一定沿路吃、吃、吃…第一站是到西螺吃「九層粿」。
Photo by FangLan Hsu |
延平老街的西螺九層粿已有五十年歷史,九層粿是將濁水米磨製而成的米漿一層一層疊起,疊成九層,最中間一層加入西螺醬油,蒸好後冷卻成涼粿,因為是手工製作所以很費時。
Photo by FangLan Hsu |
粿本身很Q彈,淋上醬油和特製的油蔥酥,真是人間美味,而且還很平價,只有25元。
Photo by FangLan Hsu |
新化分局的建築戴了一頂大警帽,很有特色。
Photo by FangLan Hsu |
不知道是不是很多人會來拍照,在分局的門口還有二個人形警察看板可以讓大家拍照。
Photo by FangLan Hsu |
所長茶葉蛋的老閭過去是新化鎮知義派出所所長,2000年起會煮茶葉蛋提供給執勤同仁和路過的單車族吃,因為茶葉蛋風味好,漸漸名聲傳開來了,使得所長茶葉蛋成為有名的小吃。
Photo by FangLan Hsu |
買了一包所長茶葉蛋,好吃!好吃!。
Photo by FangLan Hsu |
豆干堡料多好吃,不過醬料我覺得霧社的夾心豆干比較好吃。
Photo by FangLan Hsu |
建築很歐風的「台南移民署」被稱為「最美麗的公家機關」。
Photo by FangLan Hsu |
牙白色的牆,藍色尖塔和屋瓦的城堡造型是拍婚紗的漂亮景點。
Photo by FangLan Hsu |
廁所裏的標語用不同的語言書寫。
Photo by FangLan Hsu |
位在安平路的王氏魚皮,以養殖虱目魚起家,至今有數十年養殖技術。來自台南七股的虱目魚,經過專業師傅細心處理,客人可放心品嚐新鮮無刺的虱目魚肚、魚皮、魚丸以及各式粥類湯品。
Photo by FangLan Hsu |
每一樣都新鮮好吃,沒有魚腥味,我最愛吃鹹粥了,料好實在,價格便宜,讓我回台中後還是念念不忘。
Photo by FangLan Hsu |
安平開臺天后宮早於清永曆二十二年,由鄭成功與民眾拆毀熱蘭遮城內教堂,就地興建。一六六八,由於天妃宮所奉祀之媽祖係隨船護佑鄭王舟師來臺,故冠以「開臺」頭銜,所以開臺天后宮是臺灣最早的天后宮。
Photo by FangLan Hsu |
Photo by FangLan Hsu |
這條茉莉巷,據說是以種植茉莉花和其它的花卉香氣而聞名,不過我看到很多美麗的花,沒看到茉莉花,只覺得在熱鬧老街旁的這條寧靜小巷別有風情。
Photo by FangLan Hsu |
安平鄉土文化館距今已接近九十年的歷史,過去曾是校長宿舍、荒屋,現在則蛻變為文化館,見證了這悠遠的時光。
Photo by FangLan Hsu |
Photo by FangLan Hsu |
文化館廣場上有二棵老榕樹大家稱它們為「夫妻樹」,這棵靠近文化館的稱為阿公樹。下面樹根伸出來綁著紅布條的小樹是它的「小雞雞」。
Photo by FangLan Hsu |
來老街當然不能不買有名的蜜餞。
Photo by FangLan Hsu |
周氏蝦捲現場吃比買回去炸好吃多了。
Photo by FangLan Hsu |
班長請大家吃紅心芭樂
Photo by FangLan Hsu |
安平豆花的粉圓是小粉圓,我本人不愛吃Q彈的珍珠,比較喜歡這種滑溜的小粉圓。
Photo by FangLan Hsu |
這家有名的冬瓜茶店販賣多種冬瓜茶飲,不過我個人覺得台中中清路名屋精品的冬瓜茶比較好喝。
Photo by FangLan Hsu |
「朱玖瑩故居」位於"安平樹屋"旁,原本是台鹽的宿舍,朱玖瑩擔任"鹽務總局局長"長達17年之久,一手策劃台灣鹽務之發展,提昇鹽工生活水平。
Photo by FangLan Hsu |
朱玖瑩書法領域的才華更是受到外界推崇,是當代顏體書法名家,,故居內部陳列了許多他的書法作品。
Photo by FangLan Hsu |
故居主體完整地保留了當時的日式木造結構,濃郁的日式風味的建築,是拍攝婚紗照取景的好地點。
Photo by FangLan Hsu |
故居內部最引人入勝的就是以楷書、行書、草書等不同字體寫在牆上的心經,看著這幅作品可以感受中國書法之美。
Photo by FangLan Hsu |
德記洋行創建於1867年(同治六年),位於當時安平的海頭社,從事樟腦、砂糖等大宗貨物交易,所在地現在為「台灣開拓史料蠟像館」。
Photo by FangLan Hsu |
1911年(明治四十四年),在安平的洋行關閉後,日人將它改為鹽業會社,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再改為臺南鹽場辦公廳舍,民國六十八年臺南市政府將其收回,整修後開放為臺灣開拓史料蠟像館,並為市定三級古蹟。
Photo by FangLan Hsu |
二樓走廊的光影很美
Photo by FangLan Hsu |
內部走廊的燈光的光線和投射我也很喜歡。
Photo by FangLan Hsu |
這位師傅把鋁罐變成手作物,作工精細。
Photo by FangLan Hsu |
安平樹屋原本是德記洋行的倉庫,約建於19世紀時。以建築物與榕樹共生為其特色。
Photo by FangLan Hsu |
二次大戰後,這倉庫為臺鹽所用,但後來任其荒廢,以致於建築物被榕樹入侵,共生而成今天的模樣。
Photo by FangLan Hsu |
安平樹屋的引水水車,小朋友們爭先恐後踩踏成為它轉動的動力來源。
Photo by FangLan Hsu |
配合安平周圍名勝景點集體進行開發,成立「安平港國家歷史風景區」,建築內有解說室還有販賣伴手禮。
Photo by FangLan Hsu |
房舍的亮麗顏色,很適合當拍照的背景。
Photo by FangLan Hsu |
和記洋行只剩下一根紀念柱
Photo by FangLan Hsu |
夕張靜泊行館(原東興洋行旁臺鹽日式宿舍)臺鹽日式宿舍建於大正六年(西元1917年)左右,原為甲種官舍使用,臺灣光復後撥交台灣製鹽總廠員工住宿之用,當製鹽業沒落後原住戶陸續搬出,呈現荒廢無人使用之情況。
Photo by FangLan Hsu |
臺南市政府依原有結構進行修建將杉木梁、柱及門窗木料改成檜木料以延長使用年限,屋瓦採用日式文化瓦樣式,重現日式宿舍舊貌。
Photo by FangLan Hsu |
外部庭院保留現有榕樹與咕咾石牆面並利用日據時期之屋瓦(鬼瓦)佈置成庭園步道緣石。增設日式庭園風味的樹種、飛石步道、休憩木棧板與景石、小卵石鋪成之枯山水意象,重塑本宿舍之整體景觀風貌。
Photo by FangLan Hsu |
夕遊出張所(原臺灣總督府專賣局台南支局安平分室)
Photo by FangLan Hsu |
光復初期此處改為宿舍,提供鹽務總局的家眷進駐,其日式西洋風味的建築格局及外貌,至今仍保存完整。
Photo by FangLan Hsu |
「夕遊出張所」名稱由來,其一,SIO就是鹽的日文發音,其二,它是適合午後出遊賞夕陽的場所,其三,是因為出張就是出差的意思,這切合此建物過去的功能。
Photo by FangLan Hsu |
一進門,就是「手水舍」,供人掬鹽洗手,潔淨身心靈。
Photo by FangLan Hsu |
366種生日彩鹽,大家可以買回回家當紀念。
Photo by FangLan Hsu |
這是我的生日鹽
Photo by FangLan Hsu |
充滿日式風味的祈福樹
Photo by FangLan Hsu |
出張所內夕遊夫妻樹約從日本大正11年(1922年)起,近百年的時間,依偎著彼此,陪伴「安平分室」戍守鹽景至今;相傳情侶在夫妻樹旁許下心願,可以帶來象徵幸福美滿的祝福。
Photo by FangLan Hsu |
這杯鹽花咖啡很奇怪,冰塊是沉在下方。不過這次沒點有名的雪鹽燒,以後有機會再嚐嚐。
Photo by FangLan Hsu |
臺南的小孩真幸福,竟然有這麼大的人工沙灘可以玩砂,沙灘的前方是鹽宗的雕像。
Photo by FangLan Hsu |
這次的行程有玩,有吃,真是一趟豐富的行程。
觀看行程相片:
http://www.flickr.com/photos/fanglanhsu/sets/72157632976634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