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國內旅遊 (48)
- Mar 23 Sat 2019 16:29
不老部落巡禮
- Mar 21 Wed 2018 07:00
橘咖啡.天元宮.東方寺.九份三日遊
本文為fb嵌文,請於每篇按 f 進入fb觀看所有相片
台中綠川漫步
內厝平頂古圳步道
橘咖啡
天元宮
淡水紐約飯店‧數位黑膠兔
東方寺
九份老街‧好友家
九份清晨散策
勸濟堂‧報時山‧黃金博物館
喜來園民宿
- Feb 22 Thu 2018 08:50
梨山.福壽山農場.武陵農場賞櫻二日遊
日期: | 2018年2月21-22日 |
費用: | 2886元(福壽山門票80元,武陵專車320元,四人房房費分擔800元,車費分擔1200元) |
這次是同事包團活動,感謝王丶廖兩位主任的規劃與聯絡,更感謝民宿主人我的前長官林議員夫妻晚餐及紅酒丶啤酒招待,讓我用少少的錢完成兩天旅遊行程。
註:請在每一則按 f 連結facebook觀看更多相片
行程相簿觀看所有相片:
https://www.flickr.com/photos/fanglanhsu/collections/72157693104848564/
梨山
福壽山
福壽山千櫻園
武陵農場
環山部落的「苗圃農莊」民宿
- Jan 22 Mon 2018 09:00
廣福花海.龍井花海追花記
廣福花海
龍井花海
二進廣福花海
- Jan 19 Fri 2018 06:00
烏松崙.牛稠坑.望鄕部落櫻梅一日遊
烏松崙石龜梅園
烏松崙石家梅園
烏松崙山下梅花特別區域
鳥瞰陳有蘭溪谷
牛稠坑驛站
牛稠坑柳家梅園
望鄉部落
水里董家肉圓
- Jan 18 Thu 2018 08:00
古坑.土庫遊
點選fb標誌進入facebook看更多相片。
- Jan 15 Mon 2018 07:00
南投國姓仁愛追梅/棉花/神木/落羽松一日遊
※若想看所有相片,請按下每一則右上角的fB標籤連結到facebook。 |
※相片集:https://www.flickr.com/photos/fanglanhsu/collections/72157689491375462/ |
九尖茶廠
九尖咖啡附近梅樹並木旁梅園
七號梅莊
九份二山震災紀念園區
彭家梅園
西伯梅園
梅林咖啡
綠恩有機棉花農場
茄苳神木
九佃落羽松
霧峰北岸路落羽松
- Jan 01 Mon 2018 05:00
紫南宮.啡常哲學.麒麟潭輕旅行
紫南宮清晨排隊領錢母
在啡常哲學咖啡民宿俯瞰麒麟潭享用好吃午餐
輕鬆好逛的麒麟潭步道
- Dec 25 Mon 2017 06:00
阿里山森林鐵路.豐山生態園區一日遊
阿里山森林鐵路小火車
阿里山森林鐵路通車105週年紀念礦泉水
教堂山洞
敬義堂買藥
豐山生態園區
- Dec 22 Fri 2017 19:16
南庄嗄嗄歐岸部落.蘇維拉莊園.雲水渡假森林一日遊
嗄嗄歐岸部落
蘇維拉莊園
雲水渡假森林
- Dec 21 Thu 2017 07:00
獨立山.竹崎親水公園一日遊
獨立山
竹崎親水公園
- Dec 20 Wed 2017 06:00
合歡山.清境一日遊
合歡山主峰
合歡山到清境公路沿線賞楓紅
清境美麗的落羽松
- May 24 Wed 2017 21:53
馬祖計程車點接送
去年在馬祖騎機車,陡坡讓我隨時處在害怕摔車的情緖中,無法放鬆欣賞美景,後來在北竿自己騎車果真摔車,讓我後來心情都很鬱悶,所以今年帶一群朋友去馬祖的五加一天遊就決定租計程車。
到東引時,民宿主人給我二張計程車名片,其中一家說司機人在臺灣,另一家說他們接團客,車滿無法載散客,當時的我非常緊張,應該臉色變了,後來民宿主人又給了我「貴哥」的名片而且接洽成功,心才放了下來。朋友們都說我太緊張了,他們叫我放輕鬆,如果真的出問題無法順利完成行程,待在民宿吃吃喝喝也是可以的。後來在東莒沒有訂到巧屋餐廳,他們也說可以吃豆腐、泡麵,他們說貴的不用考慮金錢,沒有餐可以吃點心,真的是很體諒的一群人。
東引「貴哥」在行程間常常把車開得很慢,很清楚地導覽,本以為計程車只是把我們送到目的地,卻沒想到竟然還能聽到很多趣聞和景點介紹,甚至到了天黑,還是堅持帶我們去看媽祖像,實在是很感動,而且貴哥也會替我們省錢,如果我跟他說要去的點就在我的附近,他就會建議我們步行而去,所以我們六個人在東引只花了1250元的計程車費就遍遊各景點。
北竿叫了「貴叔」的計程車,來接我們的也叫「貴嫂」,真是湊巧,去芹壁150元,去戰爭和平紀念公園 來回各二百元,所以北竿六個人只花了550元的計程車費。
東莒的「容叔」說一趟每個人30元,六個人算我們150元,所以去東洋山步道、從福正回民宿、大埔石刻 、大埔聚落 和回民宿共花了750元。
南竿的計程車費就稍貴些,路程遠的就更貴了,碼頭到巨神媽祖頂端停車場300元,從馬港天后宮 去夫人咖啡館200元,從咖啡館到縣立醫院350元,從民宿至馬港吃中餐,民宿主人親載,只算我們150元,從馬港到津沙村250元,從津沙村到鐵堡250元,從民宿到雲臺山軍情局250元,從軍情局到馬祖酒廠 300元 共2050元。
搭計程車除了可以和司機聊天,沿途欣賞美景外,還有個好處,就是不用走回頭路,例如東洋山步道,我們是從神秘小海灣走到燈塔。馬祖祈福參道由巨神媽祖像走到馬港天后宮 。如果是騎車還要回頭牽車的話,絕對是無法從頭走到尾的。
去馬祖之前以為六個人要搭二台計程車,車費會比較高,沒想到馬祖的計程車有的可以載六個人,如同朋友說的,冥冥之中自有安排。
計程車資訊:
東引-貴哥:083677538
南竿-小豪:0910667126
東莒-容叔:0919919773,容嫂:0933448327
北竿-貴叔:0937055000
- Mar 23 Sun 2014 11:38
(金門五天)第五天2月21日
今天帶朋友來看昨天在文化園區相片裏的「模範街」。
Photo by FangLan Hsu |
逛到一家紀念品店,大家就買了一些紀念品,價格25元,蠻便宜地。
Photo by FangLan Hsu |
走著,走著,看到阿婆麵線。
Photo by FangLan Hsu |
一包30元,真的很便宜,我順口問老閭:「有沒有幾包送一包?」老闆說我問他這個問題真沒良心,他們店已幾十年沒漲價了。嘻~~回臺灣問同事,他說我找對了,他們家都是吃這家的。
Photo by FangLan Hsu |
行經這間店,我們一人買了一顆肉粽。
Photo by FangLan Hsu |
看到邱良功母貞節牌坊,想要再仔細看一下彩獅,順便替每隻獅子拍照。
Photo by FangLan Hsu |
唐德宗時陳淵在金門牧馬,為了幫島民療疾解困,曾於石獅山之側麓以劍指地而挖一井,井泉清洌甘醇而具有藥效,居民飲其泉,常能癒疾,自是世代稱之為藥井。新建的碑就是用此故事中而設計出劍的造形。劍指地而甘泉湧出的碑體高達二點七五公尺,採八角形柱體、山西黑崗岩外觀,下方配置泉水湧出圖騰,劍柄寬九十六公分,高有一公尺二十公分,並鐫刻有藥井重修誌的碑文。
Photo by FangLan Hsu |
八角型井欄配合上八卦型地磚造型的設計四周有欄桿圍起來,井上的八卦蓋住井口。
Photo by FangLan Hsu |
周圍的椅子都做成可愛動物造型。
Photo by FangLan Hsu |
小古崗風獅爺位於小古崗,就在金城鎮主要道路與往翟山的叉口處。高214公分,以石雕成立姿雄獅,外觀是開口、大眼,尤其兩個圓且深的酒窩加上超大獅足,成了小古崗風獅爺的特色。 前一天在歷史民俗博物館參觀時導覽員有說風獅爺有披風表示曾顯靈或達成民眾的心願。
Photo by FangLan Hsu |
古崗湖畔古崗樓建於民國五十三年,碧瓦紅牆,古色古香。原是先總統 蔣公因喜愛此地,故將古崗湖北岸墓園拆除改建為古崗樓,是由淡水畫家、修廟專家及古文物收藏家莊武男先生負責興築而成。
Photo by FangLan Hsu |
古崗樓樓高三層,達16公尺,朱樑碧瓦,重簷迴廊,瑰麗壯觀。
Photo by FangLan Hsu |
此地桃花盛開。
Photo by FangLan Hsu |
園區裏的二棵大樹很漂亮。
Photo by FangLan Hsu |
我們帶著肉粽和飲料在二樓用餐,好棒的FU,後來工作人員來了,告訴我們也可以去三樓。我想如果夏天把這裏的門、窗全打開在這裏邊吃飯邊欣賞湖景,一定棒呆了。
Photo by FangLan Hsu |
關於董子直釣、漢影雲根、虛江嘯臥和翟山坑道的介紹:
http://fanglanhsu.pixnet.net/blog/post/56207067
Photo by FangLan Hsu |
重修的金門城東門
Photo by FangLan Hsu |
文山寶塔的另一條路是往葉華成故居。
Photo by FangLan Hsu |
葉華成故居為燕尾脊二落六路大厝加左右突歸及左右護龍的閩南傳統建築,是金門城聚落中少見的大型民居。
Photo by FangLan Hsu |
Photo by FangLan Hsu |
葉華成一面多方請教軍中朋友,一方面每晚自作試驗,詳加觀察,終於悟出酵母製酒的原理與方法。稻米既釀製不成,改試高粱,歷經無數次試驗,終於釀出香醇芳濃「高粱酒」,並創設「金城酒廠」。
Photo by FangLan Hsu |
天井中的大酒甕當初是做發酵槽用的。
Photo by FangLan Hsu |
葉華成故居現為金門高粱酒史館,展示內容有金門高梁釀造鼻祖的貢獻、酒廠歷史區、製酒流程區、製酒實作區、互動體驗區等。
Photo by FangLan Hsu |
金門城的南門現在是金門酒廠的大門。
Photo by FangLan Hsu |
金門高梁酒的水取自寶月古泉。寶月古泉為金門名泉之一,源自花岡岩層的甘洌清泉,花岡岩地質特含的有機物質和稀有礦物質,能直接增進酒品的甘甜,提供釀酒的絕佳活水。
Photo by FangLan Hsu |
福利社館方人員倒了一壺58度高梁酒給我們試喝。
Photo by FangLan Hsu |
因為之前在酒史館,導覽員說二鍋頭的酒是蒸餾中段的酒,喝起來最順。所以我訂了2罐,價格1900元,可是後來在機場卻發現同樣的酒只賣1600元,害得我很生氣,本以為在金門酒廠買比較便宜,結果不是這麼回事,這二罐酒讓我多損失600元。
Photo by FangLan Hsu |
金門三塔指的是文台寶塔、茅山塔與倒影塔。 茅山塔、文台寶塔、倒影塔均為明江夏侯周德興於洪武廿年間所建, 其作用就如現在的燈塔一樣,做為航海指標。
Photo by FangLan Hsu |
明代千戶所城圖,圖中有二個塔為文台寶塔及茅山塔。
Photo by FangLan Hsu |
沿著刻有茅山塔樣式的石塊前進即可到茅山塔的入口。
Photo by FangLan Hsu |
到茅山塔由此門進入,開始登高。
Photo by FangLan Hsu |
入口處旁邊有一座碉堡,裏有有很大的螺旋槳葉片。
Photo by FangLan Hsu |
海面上波光粼粼,大家說這裏的落日一定很美,以後一定要來看看。
Photo by FangLan Hsu |
精心設計的垃圾桶。
Photo by FangLan Hsu |
金門氣象站在茅山塔旁邊。
Photo by FangLan Hsu |
金門這邊的石頭常可以看到大片的結晶,我覺得好美。
Photo by FangLan Hsu |
爬上百公尺的石階,甚至有一段只有岩石,終於來到茅山塔。
Photo by FangLan Hsu |
爬上這塊石頭,城鎮在腳下。
Photo by FangLan Hsu |
茅山塔則近在眼前。
Photo by FangLan Hsu |
茅山塔高11.5公尺,位在金門本島最西角塔山山上,是六層的實心塔,在1959年砲戰中因鄰近的砲陣地被直接命中而被懷疑敵方可能以茅山塔當成指標而遭軍方拆毀,僅留下約五分之一的原件,於2004年由縣政府重建。
Photo by FangLan Hsu |
登上茅山塔,可以遠眺建功嶼和水頭古聚落。
Photo by FangLan Hsu |
文台寶塔位在金門西南,為明朝江夏候周德興於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所建,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為一用花崗石塊交錯堆疊而成的實心塔,塔高約二十餘公尺,當時是最重要的航海指標. 塔下基石上目前還留有明時百戶陳輝所鐫刻的「湖海清平」及「文台寶塔」字墨,另有國畫大師張大千所題「國之金湯」 以及前國防部長黃杰所題「碧海丹心」,現列為國家二級古蹟.
Photo by FangLan Hsu |
剩下的時間,朋友們又回去買蚵嗲之家的炸春捲和巧味香的炸魚捲。
Photo by FangLan Hsu |
搭乘立榮航空B7-692, 17:25~18:20返回臺灣,在飛機上看到太陽正逐漸下山,整個雲海映出黃色紅色,非常美麗。
Photo by FangLan Hsu |
- Mar 22 Sat 2014 17:30
(金門五天)第四天2月20日
早餐是在飯店用餐,菜色還不錯,朋友說只要有青菜就能吃得很高興。
Photo by FangLan Hsu |
Photo by FangLan Hsu |
Photo by FangLan Hsu |
朋友專程到附近買永春廣東粥,不知是不是帶回來吃,感覺還是沒有聯成好吃,但比維香的香很多。所以雖然網站金門的朋友說每一家都好吃,這次的經驗讓我覺得還是名店好吃些。
Photo by FangLan Hsu |
立榮假期贈送台灣好行觀光巴士一日券,所以這天沒有租車而是搭乘台灣好行到站觀光,還好碰到大晴天。我們先從飯店走到金城車站,搭乘8:10發車的紅1到山外車站,以便搭乘9:00發車的台灣好行。
|
9:00上了台灣好行巴士,出示一日券即可免費搭乘,導覽小姐說台灣好行隔1小時發車,必需有所取捨,例如馬山觀測所參觀時間大約20分就夠了,如果想搭公車就必需閒晃40分左右,所以我們選了「文化園區」、「獅山砲陣地」,走路到山后民俗文化村,再搭台灣好行回山外車站。
金門文化園區於民國99年12月落成啟用,館區內以生活、文化、地方史及生態為核心,期於達成「文化」、「教育」、「觀光」三大目標需求。 歷史民俗博物館是最主要的建築。
Photo by FangLan Hsu |
「觀星樓」是文化園區最高的建築。
Photo by FangLan Hsu |
導覽人員是由金門大學學生擔任,解說精辟,只是為了配合觀光公車的時間,講解得很快。我和朋友都覺得這裏應該當旅行的第一站,因為聽完解說後會對金門的民俗風情文物會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Photo by FangLan Hsu |
第一展示室的主題是「金門的海洋」。入口就是海岸的地質景觀。
Photo by FangLan Hsu |
展示海濱的自然生態。
Photo by FangLan Hsu |
石蚵養殖
Photo by FangLan Hsu |
導覽人員說因為標本難尋,所以這對鱟沒有按照比例。通常在上面的是公鱟,體形較小。鱟一旦交配過後就再也不會外遇,長相廝守一輩子,所以又稱為夫妻魚。母鱟胸甲前緣是圓滑完整,而公鱟則有兩處凹陷,前面提過了,這個凹陷正好配合母鱟胸甲上的突起,讓公鱟蓋上母鱟時配合得剛剛好;另一個區別,就是公鱟身體外側有6對腹棘,母鱟則只有3對,這也是配合公鱟能蓋上來的自然萎縮。
註:要看活的鱟可以到金門水產試驗所
Photo by FangLan Hsu |
第二展示室是以「天佑吾土,歲時記事」為主題,介紹民間信仰與祭儀。
Photo by FangLan Hsu |
樑下高掛大算盤,是仿城隍廟的算盤,算盤的中枋橫書「千算萬算不由人算」,城隍爺掌管陰陽兩界,這只大算盤即在計算人間的功過善惡,這只算盤是清道光歲次丁酉年(西元1837年)孟春吉旦,欽命世襲男爵浙江水師提督邱良功之子邱聯恩敬立。
Photo by FangLan Hsu |
紙糊的王船
Photo by FangLan Hsu |
歲時記事之授時指法圖是過去農業社會中,農民一年中農事的準則與行事曆。
Photo by FangLan Hsu |
邱良功母貞節牌坊柱腳的石獅有一尊被奉為”石獅仙姑”的彩衣母獅,傳說是邱母許氏的化身,被當地居民視為守護神。
Photo by Fan |
每年七月居民會於家戶門口懸掛「路燈」,並於每天傍晚焚香,如此持續至月尾,以為陰間好兄弟照明之用,一般稱之為「普渡燈」。
Photo by FangLan Hsu |
第三展示室以「歷史風華」為主題,入口是金門遺址。
Photo by FangLan Hsu |
遺址出土碎片修護的碗。
Photo by FangLan Hsu |
聖旨龕註記「海濱鄒魯」的美名。
Photo by FangLan Hsu |
第四展示室是「金門人臉譜」,入口處的子婿燈,是以往嫁娶時男方必須添購的東西,是金門婚嫁儀式不可或缺的禮器。上寬下窄的桶燈造型,一面書寫主人的姓氏,另一面則書寫該姓氏的堂號,裝飾有牡丹、蓮花等吉祥圖飾,除了體現金門淵遠流長宗族文化意識外,也表現金門傳統造型藝術之美。
Photo by FangLan Hsu
|
金門曾經創下金氏世界紀錄的「人力肩扛蜈蚣座」在102年逾千名參與的大小朋友,以一百零二節的長度寫下新紀錄。
Photo by FangLan Hsu |
金門地區之所以推崇朱熹,除了朱熹豐厚的學術涵養外,朱熹曾在宋高宗紹興二十三年(1153年)秋,任職同安縣主簿,更且一度視學金門,影響日後金門學風甚巨。
Photo by FangLan Hsu
|
花佩是金門特有的育兒文化,在金門只要看到背嬰兒外出,必定外罩一件黑白小方格圖案交錯相間的棉質大方巾,除了有良好的遮光效果,更可以穩定嬰兒的情緒。在花佩中會用紅絲線繡上卍字的和一個圓形小鉛塊(鉛閩南語音同緣),祈求嬰兒平安成長多得貴人助。
Photo by FangLan Hsu |
第五展示室是「萬年富貴,瓜瓞綿綿」,紀錄金門傳統建築及生活的各種面貌。入口即是振威第的泰山石敢當。
Photo by FangLan Hsu |
前一天在路邊看到在建築工地的「來龍去虎」,大家還在猜那是什麼意義,在這裏才知道它也是聚落厭勝物,唯一的一座位於安歧村東南,正對瓊安路丁字路口-安歧風雞咬令箭。來龍去虎意即來吉去凶。
Photo by FangLan Hsu |
鎮守四方的厭勝物吸引觀光客的目光。
Photo by FangLan Hsu |
宗祠意象展現血緣締結而成的社會結構在金門非常重要。
Photo by FangLan Hsu |
第六展示室是「崇文齋文物展」,展示金門鄉親吳伯達先生捐贈的文物。
Photo by FangLan Hsu |
等待台灣好行時發現一大片的太陽能板,也看到一隻很美麗,翅膀是寶藍色的翠鳥。
Photo by FangLan Hsu |
上次金門觀光來過獅山砲陣地,只是沒看到砲操,所以今天主要就是要看砲操,時間未到,到處晃晃,看了軍中樂園的拍攝場地,聽說是軍營小兵的寢室。
Photo by FangLan Hsu |
獅山砲陣地,是全國罕見的全坑道式榴砲陣地,其所部屬由美國所製造的八吋榴砲,在「八二三」砲戰後期揚威戰場,發揮扭轉戰局的功效。
Photo by FangLan Hsu |
時間快到,就到場地的小椅子坐著等,二邊的牆上播放影片,但我沒仔細看在播放內容。
Photo by FangLan Hsu |
表演者幾乎都是女的,雖然表演賣力,但我會覺得男生都跑那裏去的感覺。
Photo by FangLan Hsu |
下面影片來自Youtube網友拍攝,和我看的相同。
來源:http://www.youtube.com/watch?v=fjthoMXKRPg |
表演完後,可以和表演者免費拍照,真好。
Photo by FangLan Hsu |
看完表演,表演者搖身一變成為導覽員帶我們去體驗互動遊戲。第一種是榴砲射擊體驗。
Photo by FangLan Hsu |
第二種是把臉部與炮擊現場畫面結合,按儲存後再到出口拿相片。可惜我們的導覽員沒按好,找不到檔案相片,所以沒法印出。
Photo by FangLan Hsu |
到了出口我們直接走山路到山后民俗文化村。
Photo by FangLan Hsu |
王阿婆海蚵麵線很有名。
Photo by FangLan Hsu |
我買了高梁香腸坐在樹下享受這裏的Fu。
Photo by FangLan Hsu |
筷子在外面桌上曬太陽,真是古老的殺菌方法。
Photo by FangLan Hsu |
關於山后民俗文化村的其他介紹,請看:http://fanglanhsu.pixnet.net/blog/post/56245005
回到山外車站,我們步行到朋友說好吃的老爹牛肉麵吃午餐。
Photo by FangLan Hsu |
這家餐廳的牛肉麵真的很好吃,麵很Q,小菜也都不錯。
Photo by FangLan Hsu |
Photo by FangLan Hsu |
吃完午餐回到山外車站吹了好久的冷風,才等到14:00發車的D線台灣好行。
Photo by FangLan Hsu |
八二三戰史館-民國47年震驚中外的八二三砲戰,寫下中華民國歷史重要的一頁;金門這小島,肩負起悍衛中華民國之責,短短的44天,落彈量達47萬餘發,其後又經歷20年的「單打雙不打」,直到民國67年中共與美國建交才結束中共的砲火攻擊。
Photo by FangLan Hsu |
戶外廣場依炸彈實際尺寸製作的模型。
Photo by FangLan Hsu |
浯州陶藝在此也有店點,彩繪的風獅爺瓶比風獅爺文物坊漂亮多多。
Photo by FangLan Hsu |
俞大維紀念館在旁邊不遠,可以順道參觀。俞大維先生曾任兵工署長、交通部長、國防部長,對國防戰役提供許多當時較為新穎且正確極具影響力的政治策略。
Photo by FangLan Hsu |
823戰役期間其不畏艱難多次前往戰役最前線與洞悉敵軍軍情,使戰役得以將傷害降於最低,故俞大維先生於國防及金門的政策地位上功不可沒。
Photo by FangLan Hsu |
榕園之名據說是民國56年蔣故總統視察該地時見老榕扶疏,命名為榕園。
Photo by FangLan Hsu |
慰廬是明朝國子監助教洪受的故居,民國56年,故總統蔣經國指示將其整修,命名為「慰廬」。
Photo by FangLan Hsu |
我們在這棵漂亮的松樹下撿毬果。
Photo by FangLan Hsu |
參觀完後,我們或坐或躺在草地曬太陽,今天雖然是大晴天但陽光不強,我躺在草地上看著天空享受著很久沒有的悠閒,台灣好行搭車時間快到時,我們到站牌等車,還可以耍白痴,故意拍一張無聊坐在路邊等車的相片。我和朋友都覺得搭公車也不錯,等待時間我們做了另類享樂。
Photo by FangLan Hsu |
陳景蘭洋樓位於金門島中部,有金門第一洋樓美名。
Photo by FangLan Hsu |
洋樓完工於西元1921年,是在南洋經商的陳景蘭於1917年請廈門及金門匠師歷經四年時間所興建。
Photo by FangLan Hsu |
樓房面對料羅灣,視野相當開闊優美。
Photo by FangLan Hsu |
拿飲料坐在二樓的走廊的座位觀看整個花園的景緻,覺得自己變成了古代莊園的女主人。
Photo by FangLan Hsu |
前方的「金湯公園」佔地約二十五公頃,是金門規模最大私人洋樓花園。
Photo by FangLan Hsu |
成功坑道位於陳景蘭洋樓附近,是一座典型的海防要塞,保留相當完整。
Photo by FangLan Hsu |
坑道以入口高處的中興亭作為分界點,分為兩個部分。通往出海口的部分:為花崗岩為主的地下坑道,高2公尺、寬約1.2公尺,坑道總長約為560公尺。設有五七戰防砲三座、90高砲乙座,及機槍射口多處,過去是由軍方戍守及監控金門南方海域安全。另一部分自中興亭連接正義里公所,則是以混凝土為主的坑道,為戰地政務時期的民防自衛坑道,內部還保留民防指揮所。
Photo by FangLan Hsu |
這個坑道好多叉路,我們三個女生覺得好像在穿迷宮,有的走一走還會碰到崩塌未修的地方,所以決定不探險了,循原路回來。
Photo by FangLan Hsu |
瓊林戰鬥坑道由瓊林里辦公處進入,收費10元,猜想坑道大概都長一樣,所以沒有進入。 但是回來後看到別人網誌的介紹,有些後悔沒去看。
Photo by FangLan Hsu |
瓊林位於金門重要戰略點,村中各家各戶廣連坑道,有「戰鬥村」之稱。瓊林地下戰鬥坑道全長為1355公尺,有12個出入口,走完的出口可以看到瓊林風獅爺。
來源:http://www.purplesea.idv.tw/wordpress321/?attachment_id=2690 |
一進入瓊林民防館就有熱心的導覽人員引導我們參觀,戰爭時期不論男女都要參與民防任務,燈要罩黑布,窗戶使用紅窗簾,入夜後必需做到沒有任何燈光洩出,免得成為射擊目標。所有會浮的物品包含球類,即使小到乒乓球都需申報,還得五戶聯保,以免發生叛逃事情,出入要有管制證,禁止養羊以免吃掉木麻黃,白天禁止穿白衣,聽導覽員的解說可以想像戰地生活的艱辛。
Photo by FangLan Hsu |
瓊林風獅爺有四座,村北的直立大風獅爺稱北風獅爺,為鎮風的風獅爺,村南的南風獅爺為鎮水風獅爺,21號民居的風獅爺為鎮路沖的風獅爺,相片的風獅爺為蔡氏家廟後的風獅爺是為了鎮巷道的風獅爺,所以它其實是「石敢當」。
Photo by FangLan Hsu |
瓊林村內除了共同祭祀的「大宗宗祠」蔡氏家廟外,也有各房的小宗宗祠,有「七座八祠」之稱。所謂「七座八祠」的說法,除大宗「蔡氏家廟」外,計有竹溪派下的「六世竹溪公宗祠」、「十世柏崖公宗祠」與樂圃派的「六世樂圃公宗祠暨十世廷輔公宗祠」、「六世前庭房宗祠」、「十一世榮生公宗祠」、「十六世藩伯宗祠」(蔡守愚專祠),其中六世六世樂圃公與十世廷輔公合祀同一宗祠,因此稱之為「七座八祠」。
Photo by FangLan Hsu |
蔡氏家廟的外觀為閩南傳統式兩進建築,燕尾脊,全瓦筒,三川門,天井、翼廊、正殿。
Photo by FangLan Hsu |
瓊林本來以陳姓為主,明代時開基主陳十七郎入贅蔡家,子嗣繁衍後,少數的陳姓也就搬遷他處,蔡家遂成為瓊林的單姓,幾代下來,蔡氏子孫眾多,人才備出,成為金門地方上相當有名望的大族後,便開始建造家廟。
Photo by FangLan Hsu |
望著這些牌匾就可知道瓊林人為何那麼自傲,文武人才輩出。
Photo by FangLan Hsu |
家廟外的旗杆石,通常家中有人中舉就會豎旗桿,巧遇聚落長老還有中國客,他們說高的是進士,低的是舉人。長老還說蔡xx回來祭拜過家廟,他告訴她如果心態沒有修正是無法得到家族支持的。
Photo by FangLan Hsu |
出磚入石的砌牆方式常是因局勢穩定時,人們返回家園,房屋牆壁殘破,但沒有足夠的建材,所以便搜集殘磚破瓦,撿拾石塊疊砌成牆體。砌法的形式可分成數種,磚(瓦或甓)凸出,石塊略凹者稱為「出磚入石」,反之稱為「出石入磚」,若以甓、瓦、磚相互疊砌時,則稱為「出甓入磚」或「出瓦入甓」。
註:瓊林建築http://digital-kinmen.kmnp.gov.tw/files/801-1000-8-2.php
Photo by FangLan Hsu |
這戶民居的牆壁上,巧妙的以筒瓦作出葫蘆形,葫蘆能裝宇宙的邪毒之氣,是辟邪之物,葫蘆的種籽甚多,是祈求多子多孫的吉祥之物。
Photo by FangLan Hsu |
民居路沖的地方會有石敢當鑲在牆壁上。
Photo by FangLan Hsu |
瓊林21號民宅壁上風獅爺-鎮路、沖煞、鎮邪(30公分,石雕前立後坐姿)。
Photo by FangLan Hsu |
鑲嵌於瓊林二十一號壁上的風獅爺,是以青草石雕刻的石獅,主要功能在於鎮路、沖煞、鎮邪,因為只有30公分,可說是全金門最小的風獅爺。
Photo by FangLan Hsu |
宗祠美麗的燕尾脊和山牆。
Photo by FangLan Hsu |
這種全馬脊的房子在金門反而少見,通常當官住的房子是燕尾脊,平民百姓則是馬脊。
Photo by FangLan Hsu |
回到山外車站我們步行到有名的談天樓吃湯圓。
Photo by FangLan Hsu |
我們點了酒釀湯圓和鹹湯圓。
Photo by FangLan Hsu |
- Mar 20 Thu 2014 19:25
(金門五天)第三天2月19日
早上在定風波民宿吃完早餐,就把行李擺到車上,開車到古寧頭遊客中心坐預約8:30出發的電瓶車,車價原價60元,目前推廣價10元。電瓶車的路線:林厝和平紀念廣場→古寧頭戰史館→古戰場播音牆→北山海堤(石蚵田)→北山聚落(北山指揮所、震威第)→南山聚落(三眼井、風獅爺)自然溼地中心→雙鯉湖→古龍頭水尾塔等景點。
Photo by FangLan Hsu |
這一天天氣不好,下雨,又是非假日,乘客只有我們四個,電瓶車變成我們的專車,司機兼導遊變成我們專屬的,行程配合我們的時間,所以感覺很自由。
Photo by FangLan Hsu |
司機小姐幫我們取景拍了張合照。
Photo by FangLan Hsu |
經由導覽人員解說才知道這幅圖是用3D畫法,站在不同角度看到的圖畫會不同。
Photo by FangLan Hsu |
看完古寧頭大戰影片後,就到地下坑道參觀。
Photo by FangLan Hsu |
從坑道窗口可以眺望中國。
Photo by FangLan Hsu |
重返地平面後,可以看到壕溝,海邊也是一整排的軌條砦。
Photo by FangLan Hsu |
站在指揮台前可以瞭望整個金廈水道和對岸陸地。
Photo by FangLan Hsu |
曾是海防第1線,國共激戰的古寧頭3營區,經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斥資400餘萬元整修後,搖身一變為海岸觀光據點。
Photo by FangLan Hsu |
致敬營區內新建排雷紀念碑,記錄國軍排雷9萬5000餘枚史實。
Photo by FangLan Hsu |
國共雙方血戰三晝夜56小時,最後便是在北山斷崖結束,國軍獲得最後勝利。北山斷崖的地質為紅土礫石..白土及地表土所共構而成,下方也是觀賞貓公石的景點之一,可惜我沒有走下沙灘無法好好觀賞。
Photo by FangLan Hsu |
北山播音牆利用48組揚聲器,聲音可傳遞25公里遠,組成一個聲音可傳至廈門泉州的信心喊話工具,站在這裏會聽到鄧麗君的歌,也有人形立牌可以合照。
Photo by FangLan Hsu |
司機小姐問我們要不要入內參觀,我們回答:「要」,她就拿鑰匙開門讓我們進去。內部還剩下幾個喇叭可以用,其他淪為擺飾而已。
Photo by FangLan Hsu |
以前我以為掩護體是一張很大,有塑膠綠葉的網,沒想到原來是一張綠色的網綁了許多小布條。
Photo by FangLan Hsu |
電瓶車開在小徑上,突然看到漂亮的帝雉奔跑而去,不知是不是被我們嚇到了。
Photo by FangLan Hsu |
司機小姐帶我們到了北山海堤,這裏的泥灘適合牡蠣生長。
Photo by FangLan Hsu |
廣大的海面好似一望無際的石蚵田。
Photo by FangLan Hsu |
近看才知道為什麼叫石蚵,和臺灣不同,是用花岡岩條插在海裏養殖。
Photo by FangLan Hsu |
遇到一位七十多歲的蚵農,他說每天吃蚵仔配高梁酒,身體很勇壯呢!在他的籃子裏有挖蚵的刀,這刀很利,才能將蚵殼從石條上刮下來。
Photo by FangLan Hsu |
司機小姐帶我們來這家國賓小吃店買麻花卷。
Photo by FangLan Hsu |
北山古洋樓是一幢西式二層樓古厝,當年在古寧頭之役時,曾一度淪為流竄共軍之指揮所,與逐屋掃蕩的國軍短兵交接,巷戰連連。民國七十五年(西元1986年),政府將該古厝依原貌築牆環護,並立碑紀念。
Photo by FangLan Hsu |
昔日戰況之激烈可由牆上遺留之彈痕想見。
Photo by FangLan Hsu
|
振威第本名「提督衙」,是清朝水師提督李光顯的故居,因其平海寇有功,卒後追諡為振威將軍,故又稱為振威第,距今約有二百年歷史,被列為國家三級古蹟。
Photo by FangLan Hsu |
宅第屋後牆角立有三座「石敢當」碑是其最大特色。石敢當是古時設於路衝處鎮煞避邪之物,有雕以獸形,或書以「泰山石敢當」與「石敢當」。「振威第」屋後,的「泰山石敢當」,為金門地區石敢當中,形制最大的一座,石敢當上方浮雕獅首,圓目咧嘴,當真有萬邪敢當的氣勢。獅首下則陰刻「泰山石敢當」五字。
Photo by FangLan Hsu |
這個石敢當仔細看,泰字少一點,石字多一點,就是希望「水少一點,石頭多一點」。
Photo by FangLan Hsu |
北山聚落的洗衣設施很特別,利用打水幫浦打水,通過管子留到大石碗,可以在裏面洗衣服。
Photo by FangLan Hsu |
這個更鮮,三個石槽,三個石造洗衣板,可以想像三個婦女邊洗衣邊聊天的情景,看到我在拍照,二個阿巴桑靠過來告訴我以前洗衣服還有分那一個槽是洗男人衣物的,那個槽是洗女人衣物的。
Photo by FangLan Hsu |
古寧頭南山的三眼井,在舊縣誌中稱為「三孔井」,其排列方式如品字,故也稱為品字井,井欄以整塊青草石鑿成三大孔,同時安列於一大井上,可以讓三人同時汲水,是居民取水家用與洗衣話家常的重要活動空間。
Photo by FangLan Hsu |
雙鯉濕地自然中心,位於古寧頭雙鯉湖畔,於民國89年落成啟用,主要以介紹金門地區的自然資源為主。
Photo by FangLan Hsu |
一進門口的這個圓拱很有玄機,站在對角線的二人只要小聲說話,聲音會在對方的耳邊出現。站在正中央的人會覺得自己講話的聲音會有共鳴現象。
Photo by FangLan Hsu |
一樓介紹古寧頭地區的人文史蹟、文化景觀以及地景的演變歷史,另有金門的地質、土壤、水文等資源的簡介及介紹金門的樹林及樹林中的鳥類,並有鳥聲,讓遊客彷若置身森林中。
Photo by FangLan Hsu |
地下樓層位於湖中,由窗戶望出可看見湖底生物及水生植物。本區主要介紹金門潮間帶與湖泊生態環境、土洞中生活的鳥類及金門地區特殊生物,如:鱟、文昌魚、中華白海豚...等,以生態造景及聽覺感受共同交織成豐富的展示。
Photo by FangLan Hsu |
我們在地下樓喝咖啡,吃茶葉蛋,司機小姐和服務人員聊天,也不會一直叫我們趕快走,讓我門能在這裏好好體會美景。
Photo by FangLan Hsu |
窗外的湖面有雨絲落在湖面泛起的陣陣漣渏和悠游其間的水鴨。
Photo by FangLan Hsu |
湖面樹的倒影和漣渏。
Photo by FangLan Hsu |
水尾塔和北山風獅爺介紹:http://fanglanhsu.pixnet.net/blog/post/56245005
Photo by FangLan Hsu |
回到林厝和平廣場,司機小姐先帶我們去遊客中心蓋章,順便倒了很多糖果拼命鼓吹我們吃,盒中空的糖果其實是整把被朋友抓走了,我本來只拿二顆軟糖,但司機小姐聽說我愛吃軟糖,就抓了一大把直接塞到我口袋裏,真是熱情。不過她也告訴我們,當她請中國客吃糖時,他們會用不信任的眼神質問請糖的動機,可見中國客們因為過往的爭鬥不輕易相信別人。
Photo by FangLan Hsu |
石蚵文化館我們沒有進去參觀。
Photo by FangLan Hsu |
司機小姐教我們敲和平鐘。
Photo by FangLan Hsu |
古寧頭樓是古寧頭重要地標。
Photo by FangLan Hsu |
和平牆正面刻畫這古寧頭戰役的慘烈戰況,另一面則有和平紀念文的撰寫。
Photo by FangLan Hsu |
園區一角有一間「石蚵之家」,司機小姐說不錯吃,所以我們決定午餐就選這裏。
Photo by FangLan Hsu |
每一道菜都來一份分食,蚵嗲、蚵仔麵線、蚵仔煎和蚵仔炸,哎~~都普普。
Photo by FangLan Hsu |
安岐風獅爺的高度在金門是數一數二的,手裡拿的是令旗,令旗是鎮風用的,屬武風獅,中間有如意,下面又有類似蝴蝶造型,應該意昧祈求居民平安如意。。
Phot |
慈堤
Photo by FangLan Hsu |
慈堤岸邊許多垃圾,金門人都認為是中國那邊漂過來的。
Photo by FangLan Hsu |
本想沿著海邊散步,但是一棵樹橫臥路上,我怕前面路不知有無問題就沒往前。
Photo by FangLan Hsu |
慈湖三角堡介紹:http://fanglanhsu.pixnet.net/blog/post/56245005
Photo by FangLan Hsu |
往下埔下的公路旁到處有花,波斯菊和油菜花。
Photo by FangLan Hsu |
突然眼睛一亮,哇!花海。聽說林務局在下埔下和夏墅大量種植波斯菊果真不假,這片花海和新社不同,新社常把波斯菊種成一片,金門這裏把波斯菊和油菜花混在一起,二種顏色互相幫襯,更美了。可惜沒發現相機鏡頭髒了,拍出來的相片都變成朦朧美了。
Photo by FangLan Hsu |
Photo by FangLan Hsu |
Photo by FangLan Hsu |
這邊的花海種植有留弧形走道,有些地方沒用繩子圍起來和國外的概念較類似,不像新社老不知改進,我雖然寄E-MAIL給市政府建議,每年種出來的花海還是四方形一塊一塊。
Photo by FangLan Hsu |
因為大家就是愛跟花拍照,弧形走道可以讓大家拍起來就像徜徉花間的感覺,也就不會為了拍照去踩花了。
Photo by FangLan Hsu |
本來還想去夏墅,可是路過海福商務飯店時我建議先去Check in,放好行李,休息一下,就步行前往蚵嗲之家買蚵嗲,這樣的一念之差,夏墅就沒去成了。
Photo by FangLan Hsu |
剛開始營業的呵嗲之家沒人排隊,我們很快就買到了,可是邊走邊吃,才走了一百公尺大家就覺得太好吃了,意猶味盡,所以又走回去買,結果因為排隊,等了蠻久地。
Photo by FangLan Hsu |
這裏的蚵嗲和台灣不同,裏面的蔬菜大約有六七種,外皮酥脆,內餡的蔬菜鮮甜,吃起來口感很好。 蚵嗲和炸春捲都是25元,所以後來我們都是買炸春捲覺得可以吃到更多蔬菜。(左圖是蚵嗲,右圖是春捲)
Photo by FangLan Hsu |
因為立榮假期有彩繪風獅爺的活動,所以我們前去水頭聚落的風獅爺文物坊。
Photo by FangLan Hsu |
風獅爺文物坊由浯州陶藝經營。
Photo by FangLan Hsu |
浯州陶藝最受囑目的產品就是風獅爺象棋,一套3000元,每個風獅爺造型不同,身上會有「將、帥…」等字,回來看相片才發現我有拍相片竟然沒有注意到產品,否則很想買一套做紀念。
Photo by FangLan Hsu |
參加活動可獲贈一個小禮物-生肖陶藝品扭轉乾坤。
Photo by FangLan Hsu |
剛開始提供的材料是奇異筆,我問櫃台不是應該給彩繪顏料嗎?她們才又拿來,而且只有基本色,沒有白色,所以只好用現成的顏料盡量塗,後來噴亮光漆時發現奇異筆畫的會溶解流下來,彩繪顏料就不會。風獅爺的嘴巴、招財印我都是塗紅色,結果流掉了變成黑色,殘念~~
Photo by FangLan Hsu |
本來今晚是要去「金道地小吃店」吃晚餐,但是蚵嗲、炸春捲吃太多,所以大家決定直接回飯店休息,再去參加「後浦小鎮」夜間導覽,但是到了總兵署,導覽人員說話聽起來吃力,他又停在一個地方講得十分冗長,覺得腳很酸,所以和朋友就中間落跑回飯店休息了。飯店的交誼廳有提供咖啡、醋,坐下來喝一杯也是不錯的享受。
- Mar 14 Fri 2014 08:04
(金門五天)第二天2月18日
第二天一大早醒來,微雨,本想騎機車到外面閒晃,但是天氣不好而作罷。坐在大廳外的椅子看著天井上的天空,覺得好神奇,雖然下雨,但是古房子寬大的屋檐把雨都擋住了。定風波民宿的大廳放了許多書,在大清早看書也是蠻不錯地。桌上擺著貢糖及麻荖,餓了隨時都有點心吃,廚房有茶、咖啡可以自己泡來喝,感覺就像家一樣。
Photo by FangLan Hsu |
民宿管家準備的早餐,住宿的二天菜色都相同,維香的廣東粥和金一燒餅。維香廣東粥的料都是肉丸子,偶而有一塊豬肝,不像聯成讓我念念不忘,金一燒餅也沒有閩氏燒餅好吃。
Photo by FangLan Hsu |
因為下雨,我們將機車騎回冠城換1600cc的小車,這一天我們就要開始一邊玩,一邊找尋風獅爺了。第一尊碰到的就是瓊林風獅爺,它線條古樸、神奇威猛,經常成為觀光摺頁或觀光推廣文宣上的主角,曾榮獲 "最具神獸威儀","最具表情儀態","穿著最有品味","最雄偉"四大獎。民國四十八年(1959年),因建築公廁,將風獅爺移至現址。
Photo by FangLan Hsu |
在風獅爺通往保護廟附近的「郁李」開得正艷。
Photo by FangLan Hsu |
沙美聚落有許多二層樓的建築開設為商店。
Photo by FangLan Hsu |
殘壁斷垣,時光停滯的那段歲月。
Photo by FangLan Hsu |
室內的植物緣意盎然對映殘敗的木結構。
Photo by FangLan Hsu |
陳舊的洋樓牆壁上的浮雕可以想見當時的繁華。
Photo by FangLan Hsu |
這面牆令人莞爾,經國先生吃過的扁食店舊址仍要保留紀念,也展現居民想整建沙美老街的心願。雖然這個聚落比其他聚落破敗,卻極度喜歡這種感覺可以穿越古今的地方。
Photo by FangLan Hsu |
內閣三忠廟建築採天圓地方的外型設計,與傳統宮廟十分不同,兼具宮廟及紀念館雙重性質。
Photo by FangLan Hsu |
內閣三忠廟主祀南宋文天祥、陸秀夫、張世傑三位忠臣。廟的正門一對守殿漢白玉對獅,其造型是仿自唐武則天賜贈陝西西安法門寺地宮出土的獅型。 左邊圓形處是天公爐,右邊長方形處則是三忠王爐。
Photo by FangLan Hsu |
三忠廟前有意思的雕刻品,龍頭龜上站著大象、麒麟,最上面站的是人形風獅爺。
Photo by FangLan Hsu |
這隻我們猜是鳳凰。
Photo by FangLan Hsu |
沙美萬安堂係元朝時興建,供奉保生大帝(又稱大道公),原廟址在現今小浦頭自來水場槍樓附近之地(又稱大道公地,萬安堂王爺若有巡境,必至此地),萬安堂經三次重建,第三次是清同治十年(1871年)沙美人張珪笑重建,並遷建現址,時間為迄今亦有140年之歷史。
Photo by FangLan Hsu |
萬安堂建築為二落加右護龍,牆身下緣是花崗石板條砌,上緣丁砌磚牆,屋身構造為下緣斗砌磚牆,上緣磁磚彩繪,採抬樑、硬山擱檁,木作及石雕雕刻精美。
Photo by FangLan Hsu |
萬安堂是臺灣宗教百景之一。
Photo by FangLan Hsu |
參觀完萬安堂,我們走回沙美商圈拿預訂的閩式燒餅。
Photo by FangLan Hsu |
我們在一家商店買了防水布,朋友買了100元一支的拐杖雨傘,這裏的雨衣只賣25元,只有小金門一半價。
Photo by FangLan Hsu |
因為天氣不好,復興麵店並未像上次那樣在門外掛一堆麵線,連麵線的備貨量也不足,短麵線被朋友買完就沒了,我只好買了一百元一包的長麵線。
Photo by FangLan Hsu |
回沙美車站停車場取車就前往下個景點。
Photo by FangLan Hsu |
「沙美萬安堂起源地紀念公園」 位於金沙鎮榮湖畔,我們坐在這裏吃燒餅、水果,喝飲料,吹著微風,好不快栽!
Photo by FangLan Hsu |
紀念公園以石雕保生大帝騎白馬聖像為主體。
Photo by FangLan Hsu |
石雕圓型十二生肖轉運石,摸法:從鼠開始依逆時鐘方向摸一圈回到鼠,再摸本人生肖,虔誠祈願後即完成五行轉運意念。
Photo by FangLan Hsu |
公園裏有有保生大帝略傳碑、建築誌及功德碑、三忠王賀碑等。
Photo by FangLan Hsu |
石柱旗竿座遺址。
Photo by FangLan Hsu |
這顆像蟾蜍的石頭,可以摸它:「摸摸蟾蜍頭,吉祥如意不用愁,摸摸蟾蜍尾,病符災星肯定去,從頭摸到尾,這一輩子不後悔!」
Photo by FangLan Hsu |
川德宮左前方蹲坐座南向北石雕高度45公分的「 小浦頭風獅爺」。
Photo by FangLan Hsu |
后浦頭是閩南傳統聚落保存區,紫雲衍派是指黃氏宗親聚集的居所。。
Photo by FangLan Hsu |
聚落牆壁上的標語好像讓我回憶起戒嚴時期的臺灣景象。
Photo by FangLan Hsu |
黃卓彬洋樓建於1920年代,建築平面格局為兩層樓五腳基洋樓加前迴向,本體牆身材料為五腳基洋樓,側、背面下緣花崗石,上緣3塊掏紅磚,屋身構造為下緣斗砌磚牆,上緣抹灰,採硬山擱檁。
Photo by FangLan Hsu |
黃卓彬洋樓的牆上也有「雪恥復國」的軍事標語。
Photo by FangLan Hsu |
後浦頭黃氏家廟
Photo by FangLan Hsu |
今日午餐是在長榮商店。
Photo by FangLan Hsu |
網站都說山西拌麵是經國總統常吃的,所以我也點了這道,高麗菜的顏色像酸菜,但是味道很鮮甜,不知是怎麼做出來的?底下有個荷包蛋,料很好吃,但是麵本身就普普,朋友點的拌飯我覺得比拌麵吃起來夠味,難怪這家商店得獎的是拌飯。朋友看到每一桌都有點道肉,所以請我幫她點了糖醋肉,後來我們到官澳海邊小公園吃這道料理,朋友說看起來長得不像,覺得店裏客人吃的菜比較乾,還有灑芝麻,我才猛然想到,那道是商店的另一道名菜「麥芽雞」。
Photo by FangLan Hsu |
官澳的這顆茶花開得好美。
Photo by FangLan Hsu |
官澳是雜姓聚落,陳氏洋樓(官澳7號)興建於1929年,目前陳姓子姓已移居。陳氏洋樓是五腳基洋樓,五腳基是5 feet base的直譯,泛指有騎樓的建築風格。外廊一樓是開口平樑,二樓是弧形拱圈,柱礎是泉州白石,紅磚柱與柱礎交接的地方有排水孔。
Photo by FangLan Hsu |
屋項是兩坡,「桃圓規」或是「梅花規」的屋頂形式,這在金門是出現比較晚的屋頂形式,常出現在次要屋棟或是洋樓中,五行中屬「水」,水代表財富,所以金門許多洋樓都採用此形屋頂。
Photo by FangLan Hsu |
官澳龍鳳宮建築形式為二進式七開間的廟宇,正面出簷是大展步格式,屋頂是三川脊,前後進明間以軒棚連接,將天井移至兩側次間(龍虎井),後進下方基座抬高三尺(約九十公分),使得建築物顯得神聖高大。我在拍這間廟時,有二隻狗朝我跑來,害得我趕快躲進廟裏,那二隻狗到了廟口趴在地上沒有進廟,所以我只能在廟裏等待,因為沒帶手機也無法call朋友來救援,等了十幾分鐘,看到沒狗,才鼓起勇氣往外走。奇怪的是和朋友會合後,再到這廟附近,二隻狗看到我們也沒靠近。
Photo by FangLan Hsu |
屋脊和屋旁的水溝都是這種植物,據說這種植物只要種子落下很容易就長出新的一棵。
Photo by FangLan Hsu |
李康塔洋樓是前迴向加五腳基洋樓及後落的洋樓,規模是官澳最大。
Photo by FangLan Hsu |
精美的門面使用日本面磚,可見過去的顯達。
Photo by FangLan Hsu |
看著不同時期鋪設的牆面,有種物是人非的感覺。
Photo by FangLan Hsu |
我覺得這二棵木瓜樹好奇怪,樹幹竟然也會長木瓜。
Photo by FangLan Hsu |
石塊堆在湖上吸引我們的目光,石頭上面黑黑的是什麼?鳥?烏龜?大家猜了老半天,拉遠鏡頭拍張相片再放大,答案揭曉,原來是玻璃碎片。
Photo by FangLan Hsu |
官澳大概是金門可以看到最多風獅爺的村落,包含鑲壁風獅共有七尊風獅爺。我們抱著有緣就能看到的心態並未刻意尋找。
Photo by FangLan Hsu |
最北風獅爺
Photo by FangLan Hsu |
這是蚵農的家,人很親切,房子漂亮,種的花也很漂亮。
Photo by FangLan Hsu |
Photo by FangLan Hsu |
這是樓山寺後方的雌風獅爺。
Photo by FangLan Hsu |
這尊西園鹽場的雄風獅爺好可愛,右手拿筆,左手拿帥印,但是右手的筆我們還以為是香煙。
Photo by FangLan Hsu |
西園鹽場文化館是使用西園鹽場舊建築群,以恢復舊有的閒置空間再利用的精神,配合文建會地方文化館之計畫,規劃成西園鹽場地方文化館。
Photo by FangLan Hsu |
大蒸發池可以讓海水曝曬成滷水。
Photo by FangLan Hsu |
木桶裝的鹽結晶是很美的正立方體。
Photo by FangLan Hsu |
在前往高坑的路上看到的監視系統配電箱很有金門味道。
Photo by FangLan Hsu |
高坑的候車亭很精緻。
Photo by FangLan Hsu |
中蘭風獅爺(66公分,石雕,蹲距雌獅),風獅爺圓圓的黑色雙瞳中,巧妙的漆上「蝴蝶光」,模樣可愛討人喜歡,聚落新人結婚當天,除了必須祭拜家中祖先、廟裡的神祇外,中蘭及下蘭的風獅爺,也是新人當天必拜的守護神之一,以祈求平安及來年能順利添丁。
Photo by FangLan Hsu |
又看到一尊風獅爺。
Photo by FangLan Hsu |
擎天山莊是軍管時期是金門官兵休假的地點,有陳景蘭洋樓改成的官兵休假中心以及金湯公園。
Photo by FangLan Hsu |
成功風獅爺座北向南南西,炯炯有神的雙眼,配上齜牙咧嘴的大口,瞭望著成功海岸,讓來犯的不祥之物,盡數退散。這尊風獅爺當地人稱「石獅爺伯」,高約124公分,面寬43公分,是座石雕、直立的雄獅,背面有漂亮的鬃毛。
Photo by FangLan Hsu |
從擎天山莊大門進去後沿著下坡走到最後就是成功沙灘。
Photo by FangLan Hsu |
這個沙灘特別漂亮,是在金門旅行至今我覺得最適合玩水的地方。只是都沒人,害我也不敢到處探險。
Photo by FangLan Hsu |
宏達小吃附近的風獅爺。
Photo by FangLan Hsu |
晚餐是網路有人推薦炒泡麵好吃的「宏達小吃」, 小吃店不像餐廳比較像雜貨店。
Photo by FangLan Hsu |
每一樣餐點都很好吃,炒泡麵也比金水食堂好吃。朋友交待老閭娘菠菜不用加鹽,沒想到還真好吃,朋友說因為菠菜本身帶鹹味所以不用加鹽。
Photo by FangLan Hsu |
吃完飯回金城鎮先去金瑞成貢糖拿我們前一天買的貢糖,順便買了高坑牛肉乾。
Photo by FangLan Hsu |
莒光樓樓高三層,建於1952年,最初目的是表彰在金門戰役中的國軍官兵。
Photo by FangLan Hsu |
莒光樓二側的風獅爺。
Photo by FangLan Hsu |
登入莒光樓最高層可以眺望附近的景色。
Photo by FangLan Hsu |
華燈初上,燈光如星光點點。
Photo by FangLan Hsu |
廣場四周的燈熄了,燈光秀要開始了。
Photo by FangLan Hsu |
莒光樓燈光秀時間目前每天晚間於六時三十分至九時三十分展開,每三十分一場,但是半點的秀只有燈光顏色變化,時間較短,僅二、三分左右,比較沒有可看性,
Photo by FangLan Hsu |
整點的秀大約五分鐘,會有金門特色投射於莒光樓牆上,比較有可看性。
Photo by FangLan Hsu |
movie by FangLan Hsu |
- Mar 09 Sun 2014 19:47
(金門五天)第一天2月17日
早晨搭乖立榮航空由台中機場飛到金門尚義機場(B7-681 7:00~7:55) 。
Photo by FangLan Hsu |
到金門的第一件事是到到機場的冠城租車行租機車,服務人員先用汽車載我們到體育場旁邊的店裏選機場,辦好文件登記後,服務人員先將我們的行李送到民宿,我們則騎車到壽記吃早餐,可是壽記小小的店面坐滿了,老閭說要等45分鐘才有位置,所以我們只好放棄了。
Photo by FangLan Hsu |
離開壽記就到不遠處的巧味香用餐,朋友們吃的是70元的蚵仔麵線,我則點了30元的魚丸湯,朋友說蚵仔麵線好吃,我則覺得魚丸湯乏善可陳。
Photo by FangLan Hsu |
吃完早餐先到水頭聚落定風波民宿安排入住事宜。
Photo by FangLan Hsu |
定風波民宿,屬於一落二櫸頭加右護龍的格局,過去曾為「酉堂」的屋主所有。換了主人,再增建護龍。
Photo by FangLan Hsu |
我們這個院落的二間房是「斜照」和「任平生」。斜照是二張大床黏在一起。
Photo by FangLan Hsu |
「任平生」的床是一大一小,有床腳,床上放著可愛的玩偶。
Photo by FangLan Hsu |
二間浴室都採乾濕分離,「斜照」的浴室是狹長型,看起來雖然大,但是朋友說洗澡時因為窄覺得不很舒服,但是房間的熱水很熱。「任平生」的熱水會不時從很燙變很冷,熱度不穩定,而且馬桶的水下很慢,如果上大號,要沖數次才會乾淨。
Photo by FangLan Hsu |
大廳的擺飾非常雅緻,到處是書和字畫。
Photo by FangLan Hsu |
民宿給的福袋是由「博狀元餅」活動來決定,每間房擲六顆骰子,再決定獎項。
Photo by FangLan Hsu |
我擲了三個紅四,獲得「免費機車一日」,所以管家給了我四百元。
Photo by FangLan Hsu |
朋友則是獲得風獅爺 鑰匙圈。
Photo by FangLan Hsu |
休息一下後,就出發準備連車搭船到小金門。船票每人60元,機車每部50元。我們很誠實地買票,但是不管是去程還是回程都沒有驗票,可見金門人很相信遊客是誠信的吧!
Photo by FangLan Hsu(在相片按下可以看大圖) |
乘客和機車的出入口是分開的,機車要上船排好,騎士再到上層乘坐。
Photo by FangLan Hsu |
客艙可以乘坐63人,可是救生衣是集中放置而不是放在座位底下,感覺水上安全管理鬆散。
Photo by FangLan Hsu |
九宮碼頭的大花鐘。
Photo by FangLan Hsu |
雞與風獅爺一樣,具有鎮風避煞、護宅保平安的功效。風雞是小金門特有的民間信仰之一,小金門的西方、南塘、東坑等村外緣豎有泥塑的公雞,前二者雞身漆成白色,村民稱為「白雞」,也叫「風雞」;因為小金門的風強,環境適合白蟻繁殖生存,故極易有白蟻產生。昔日以木造為主的廟宇易受白蟻產生侵蝕損壞,因而以混凝土塑成的白雞坐落於廟宇附近隱含者有啄食白蟻之意味。另外雞的方向都是面對強勁季風的風向,隱含擋風的意義,後來就衍變成白雞具有鎮邪制風煞的作用;因此村民在屋頂塑立陶瓷或泥塑的「風雞」就是期待牠的陣風煞、驅邪避災、護宅保平安。下面這隻是在碼頭旁的「人文風雞 」。
Photo by FangLan Hsu |
九宮坑道又稱四維坑道於民國50年開挖作為人員、物資運補用,不同於其他坑道,站在棧道上就可以清楚看到坑道的出海口。
Photo by FangLan Hsu |
閘門不見了,但還是可以看到當時閘門的位置。
Photo by FangLan Hsu |
拉起閘門的絞盤還留著。
Photo by FangLan Hsu |
牆壁遺留開鑿山洞的炸藥孔。
Photo by FangLan Hsu |
九宮坑道是我在大小金門看過最喜歡的坑道,因為原始但可看性高,山洞設有緊急對講機,可惜坑道後面的燈沒亮,棧道暗暗地,我不敢再走下去,只好回頭。
Photo by FangLan Hsu |
通往遊客中心的步道上又看到另一個出口。
Photo by FangLan Hsu |
步道旁隨處可見「苦檻藍」的植物,開著美麗的紫色鐘形花,花期2-4月。
Photo by FangLan Hsu |
烈嶼遊客中心原是九宮醫院所在地,位於九宮坑道口旁,進入後會看到一個有幾條走道的巨大花岡岩石洞。
Photo by FangLan Hsu |
遊客中心內展示烈嶼地質特色,如花崗岩、玄武岩、貓公石、生痕化石。
Photo by FangLan Hsu |
金門與廈門相對位置圖及烈嶼遊憩資源圖;九宮醫院歷史;烈嶼軍事、美食、景觀照片 ... 等
Photo by FangLan Hsu |
館方人員說這個石洞連結九宮坑道的路已快開放,下次再到小金門應該會多了個景點。
Photo by FangLan Hsu |
我去遊客中心旁的廁所竟然碰到門栓無法打開的情形,因為沒帶手機,只好一直叫同伴的名字,結果她們在外面沒有聽到,我花了十分鐘左右才打開,朋友說我可能被阿飄盯上,害我覺得毛毛的。
Photo by FangLan Hsu |
八二三紀念碑(勝利門) 的砲彈碑身以823砲戰致勝關鍵武器八吋榴砲砲彈為樣式,紀念823砲戰的勝利,青天白日國徽為底座,在砲彈與底座連接處有紀念誌。
Photo by FangLan Hsu |
午餐地點是黃厝三層樓民宿,這家民宿以芋頭風味餐著名。
Photo by FangLan Hsu |
芋頭全餐是以人頭計,一人三百元,我們四個女生怕吃不了那麼多,所以選擇單點。
Photo by FangLan Hsu |
芋頭丸子、蚵仔煎、芋頭米粉湯、沙歲炒角瓜。
Photo by FangLan Hsu |
網站最推的芋頭桑椹綜合冰。
Photo by FangLan Hsu |
吃飯時下起大雨而且沒有停的跡象,所以我們只能在民宿繼續待著,老閭娘很好心的泡了好喝的芋仔蕃薯籤茶給我們喝。現在寫網誌,很懷念那個味道,後悔沒買些回來。
Photo by FangLan Hsu |
喝茶後,下午二點多了,雨還是沒停,問老閭何時會停?老閭說小金門很少下雨,這雨來得突然,他也不知何時會停。因為行程已耽誤許多,所以花了50元買雨衣打算走路前往很近的景點-地雷主題館。這雨衣實在太爛了,除了我以外,二位朋友的雨衣都是套上去就裂開了。
從三層樓往上走大約一百公尺就到勇士堡了。 在雨中拍攝的勇士堡好像罩在霧中。
Photo by FangLan Hsu |
大小金門許多景點目前沒有軍隊駐防,所以會用蠟像代替原來的軍人,有時還會喊敬禮,害我三不五十會被嚇到。
Photo by FangLan Hsu |
地雷主題館是設置在勇士堡與鐵漢堡之間的地下坑道。
Photo by FangLan Hsu |
不同的警告「小心地雷」標誌。
Photo by FangLan Hsu |
這裏是地雷互動區,地雷被封在壓克力盒裏,說明是講「踩到會發出火光及聲音」,我很想試試,但又怕被嚇到,所以只用單腳輕碰,結果都沒有「呯!」後來問了當地人才知道要整個人踩上去才有效果,以後有機會我再試試。
Photo by FangLan Hsu |
砲口放置射擊砲,牆上還有口令,很有臨場感,另一個展示空間則有地雷清除作業的蠟像。
Photo by FangLan Hsu |
地雷主題館的另一個出口是鐵漢堡,出口上方的標語,三大成功,據說原本是「三天成功」才對。
Photo by FangLan Hsu |
鐵漢堡、勇士堡和將軍堡並稱烈嶼三堡。探頭看看,很棒!雨停了,所以我們三人決定走外面回勇士堡找在遊客中心等我們的另一個朋友。
Photo by FangLan Hsu |
鐵漢堡外擺放戰車和不同類型的砲。
Photo by FangLan Hsu |
關帝廟旁具古意的泥塑風雞。
Photo by FangLan Hsu |
鐵漢堡旁的房子損壞嚴重,但是磚塊的堆疊方式似乎靜靜訴說著過往的故事。
Photo by FangLan Hsu |
蠻大的櫻花樹,下方一層層台階壁上石板的堆砌方式我覺得很漂亮。
Photo by FangLan Hsu |
這隻風雞很可愛。
Photo by FangLan Hsu |
金瑞成貢糖廠也在附近,所以我們先過去瞧瞧。
Photo by FangLan Hsu |
這裏是工廠,所以可以看到原料和員工工作情形。
Photo by FangLan Hsu |
商家請我們吃糖,也拿了茶給我們喝,這二者配在一起很搭呢!商家也會將我們買的貢糖用漂亮盒子打包,讓我們可以提著上飛機。在小金門買不麻煩,廠商會在隔天送回民宿或到金城的金瑞成貢糖展售店我們再去取貨。
來源: |
牆上的打油詩店家說把剛起鍋的油條攔腰折斷,夾著一塊酥脆的貢糖入口是人間美味。以後有機會要試試。
Photo by FangLan Hsu |
雨後放晴的小金門景象很特別,地上到處在冒煙,可見溫差很大呢!田地遠方的景色如同罩在薄霧中,特別美麗。
Photo by FangLan Hsu |
蓮湖因水庫整建,被二座橋分成三個小湖泊,一棵樹倒在湖面、倒影的美麗的景象讓我聯想到九寨溝。
Photo by FangLan Hsu |
貓公石散布在埔頭至黃厝間綿延1公里的海岸邊,是種含鐵質結核塊岩,顏色多呈紅褐色,形狀、大小豐富多樣,是小金門特有的地質景觀,臺灣本島無緣見到,唯可媲美者只有大金門北山斷崖下的貓公石。
Photo by FangLan Hsu |
台語的"貓公"是形容顏面坑坑洞洞,凹凸不平的男子,因為石頭表面呈蜂窩狀,所以叫做貓公石。
Photo by FangLan Hsu |
大小金門一樣,只要有沙灘,一定會有軌條砦。
Photo by FangLan Hsu |
北風爺或稱北方王,傳為司風之神,立於島向著北方,為鄉民鎮風止煞;相傳北方王即為玄天上帝的化身,因面黑手持寶塔造型,又稱黑面風王,其作用有如風獅爺。此尊北風爺由「天助師」重塑彩繪。
Photo by FangLan Hsu |
在北風爺斜對面有隻風雞,方向和北風爺相同,只是這隻雞變成黑雞了。
Photo by FangLan Hsu |
西方社區雖然小,可是房屋建築仍具可看性,有燕尾脊。 早些下著大雨的小金門,現在竟然晴空萬里,天氣變化萬千呢!
Photo by FangLan Hsu |
美麗的山牆和我喜歡的窗型,我覺得這種窗型兼具防盜、通風的優點。裏面的那層只要換個位置就可以開合,真是很棒的智慧。
Photo by FangLan Hsu |
我對大小金門這種像土形馬脊的高聳假脊很感興趣,查了資料才知道,因為廟的兩端通常是燕尾脊,居民怕神氣太大會沖煞到居民,所以會在燕尾脊外再設一道假脊。
Photo by FangLan Hsu |
屋頂的白雞。
Photo by FangLan Hsu |
玄天上帝廟宇對面,西方36號林氏六路大厝右後牆這尊鑲壁石獅爺主要是鎮巷沖和廟沖。(有人認為鎮風的石獅爺才叫風獅爺)
Photo by FangLan Hsu |
石獅爺線條簡單,雙眼朝上,鼻孔向外,看起來超級卡哇伊。
Photo by FangLan Hsu |
林天來洋樓,建於1921年,由林天來先生出洋汶萊致富僑匯回鄉興建而成,形制上為五腳基洋樓前加左右攑頭,正門入口上方有洗石子西式勳章捲草山牆,在傳統聚落內顯得氣派而搶眼。
Photo by FangLan Hsu |
大門深鎖,無法入內參觀。
Photo by FangLan Hsu |
八達樓子位於西宅村十字路口(小金門第二個圓環),興建於民國55年,高數丈的城堡式二樓建築,樓頂有7位分據四方握槍手榴彈作掃擊狀態的戰士雕像。八達樓子是紀念民國22年抗日戰爭時,戌守古北口的一班步兵7人,為掩護長城部隊154團轉進,誓死固守堅決抵抗,他們曾殲滅敵軍數百人,最終因敵眾我寡,全部壯烈犧牲。
Photo by FangLan Hsu |
慈暉亭在八達樓子 的斜對面,慈暉亭的左邊是個涼亭,中間是個母親抱著小孩的塑像,慈暉亭建於民國五十九年已酉之秋,是紀念西宅李珠女士因救子溺斃,表彰母愛感人。
Photo by FangLan Hsu |
路邊一大片的波斯菊。
Photo by FangLan Hsu |
中國國民黨黨部旁的金瑞成貢糖也有賣桶餅,所以進去看看。我這裏碰到一群騎自行車的男士,他們問我們機車是那裏租的,我說是從大金門騎過來的,他們說還好我們女生沒騎自行車,否則一定會鐵腿。
Photo by FangLan Hsu |
因為桶餅沒有試吃,所以我買了一個請大家分著吃,餅吃起來很像喜餅的那種肉餅。
Photo by FangLan Hsu |
在九宮碼頭往環島路入口處,站了四十年衛兵的「萬歲牌」,六十二年七月七日由誠實部隊興建,碑上原刻「蔣總統萬歲」,但蔣介石逝世後,改為「中華民國萬歲」。
Photo by FangLan Hsu |
為了趕乾潮時間上建功嶼,所以搭五點的渡輪回大金門。
Photo by FangLan Hsu |
因為乾潮時間會每天往後延遲50分鐘,所以只好第一天(17:15~20:45)就趕著上建功嶼,可是因為先回民宿休息,所以來到建功嶼時已有些晚了。
Photo by FangLan Hsu |
這邊這個有著鱟化石的岩石旁邊一堆被彩了綠色往上爬的鱟,整個作品很藝術。
Photo by FangLan Hsu |
看似很近,但是石板有些水,有些蚵殼,不是很好走,所以這段路程走了不少時間,中途時有一些裝置藝術。
Photo by FangLan Hsu |
走到建功嶼時,天已全黑,島上亮燈了。
Photo by FangLan Hsu |
因為太暗,碉堡不敢進去。
Photo by FangLan Hsu |
島上有很大的鄭成功塑像。
Photo by FangLan Hsu |
晚餐就到得月樓旁的「金水食堂」吃飯。
Photo by FangLan Hsu |
來了一盤沒點的炒泡麵,老閭確定後我們沒點後,又進來告訴我們,這盤就請我們吃,結果大家拼命吃這盤不錯吃的麵,真正點的菜上來反而吃不下。
Photo by FangLan Hsu |
醉雞還不錯吃,黃魚麵線普普。
Photo by FangLan Hsu |
- Mar 09 Sun 2014 18:01
(金門五天)總論
從金廈回來和朋友談論聯成的廣東粥很好吃,喜歡小吃的朋友當場就說她想去金門自由行,我隨口答應了。沒想到數周後她很鄭重說她不是和我開玩笑,是真的要去,所以我們計劃去三天二夜的自由行,後來有個想去的朋友建議去五天比較玩得盡興,當時我想:「金門可以玩那麼多天嗎?」回家google一下,還真是有人去玩五天還不盡興,所以我開始規劃五天四夜的行程。現在玩了五天四夜後返回臺灣本島,我必需說,如果真的要在金門很悠栽地玩,八天七夜可能會比較好。不過下次再去金門,我可能優先選擇聚落和小金門閒晃。
這次自由行是參加立榮假期,選擇定風波民宿住宿二天,價格是5549元,訂購方式是先上網訂位,利用易飛網付款,與易飛網連絡由公司開機票及幫忙訂民宿,民宿訂購完成後,易飛網才將金門旅遊手冊寄給我,手冊內有觀光巴士一日券及印章收集頁,集滿規定的八枚就可以在機場的遊客中心換金門驚奇100的書。
後面二天住海福商務飯店則需自行訂購,雙人房每日價格是1980元。
行程:(點選日期觀看行程介紹)
日期 | 行程 | 早餐 | 午餐 | 晚餐 | 住宿 |
2月17日 | 台中→金門尚義機場→早餐→小金門→建功嶼 | 巧味香蚵仔麵線 | 三層樓民宿 | 金水食堂 | 定風波民宿 |
2月18日 | 瓊林風獅爺→沙美(老街、閩氏燒餅、萬安堂紀念公園)→后蒲頭聚落→官澳→西園鹽場→中蘭風獅爺→擎天山莊→成功海灘 | 民宿 | 山西拌麵 | 宏達小吃 | 定風波民宿 |
2月19日 | 古寧頭電瓶車之旅<<林厝和平紀念廣場、古寧頭戰史館、古戰場播音牆、北山海堤(石蚵田)、北山聚落(北山指揮所、震威第)、南山聚落(三眼井、風獅爺)自然溼地中心、雙鯉湖、古龍頭水尾塔>>→慈湖三角堡→下埔下花海→風獅爺文物坊彩繪風獅爺 | 民宿 | 石蚵之家 | 蚵嗲之家 | 海福商務飯店 |
2月20日 | 台灣好行巴士<<文化園區、獅山砲陣地、山后民俗文化村、八二三戰史館、俞大維紀念館、榕園、慰廬、陳景蘭洋樓、金湯公園、 成功坑道、瓊林聚落 | 飯店+永春廣東粥 | 老爹牛肉麵 | 談天樓湯圓 | 海福商務飯店 |
2月21日 | 模範街→藥井→小古崗風獅爺→古崗樓→董子直釣、漢影雲根、虛江嘯臥→翟山坑道→葉華成故居→金門酒廠→茅山塔 | 飯店 | 古崗樓吃肉粽 | 自理。 | 可愛的家 |
行程相片:
https://www.flickr.com/photos/fanglanhsu/sets/72157641337049874/
風獅爺介紹:
http://1872.arte.gov.tw/upload/teaching/3fbfeabc-a356-4f3f-9700-17c81697f126/%E5%AE%B6%E9%84%89%E7%9A%84%E5%AE%88%E8%AD%B7%E7%A5%9E.ppt
風獅爺鑑賞:
http://folkmit.pixnet.net/blog/post/17655937-%E9%87%91%E9%96%80%E7%9A%84%E9%A2%A8%E7%8D%85%E7%88%BA%E9%91%91%E8%B3%9E
金門建築:
http://blog.sina.com.tw/a1823145/article.php?entryid=260196
- Mar 06 Thu 2014 19:06
(金廈七天)金門2
早上起床後,先到附近晃晃,飯店對面就是金門高中的圍牆。
Photo by FangLan Hsu |
金門中正國小,我發現金門國小的門都蓋得很鄉土味。
Photo by FangLan Hsu |
清乾隆45年(1780年),黃汝誠先生捐資,將原址的清同安縣通判衙署,改設為書院,建立金門的第四座書院,浯江書院,也是目前碩果僅存的一座。書院中庭為講堂,後進設立朱子祠,奉祀宋代理學名儒朱熹,以宣揚明儒朱熹。祠中留存了朱子學規及歷代鄉賢的褒揚匾額。經過歷年數次整修,1970年以鋼筋水泥取代原本的木構建築,使得浯江書院中只有朱子祠保有原有的傳統建築和形制,所以只有朱子祠列為國定古蹟。
Photo by FangLan Hsu |
後浦基督會教堂建於1924年,教堂為一層番仔厝;牧師樓位於護龍部份,為五腳基洋樓。
Photo by FangLan Hsu |
陳氏大祠穎川堂,建於1904(光緒30)年,後花費6年的時間才完成,為陳佐才等人所建,為紀念前人奔走締造的艱辛,東廂房特設立1間「祿位廳」予以供奉。
Photo by FangLan Hsu |
為了永續經營,1963年,陳氏族人將祠堂東廂改為市樓店屋,將其劃分為12個單位,按屋收取租金,1974年重修。建築平面格局為二落大厝,本體牆身材料為斗砌磚牆、平砌石牆;屋身構造為硬山擱檁。正廳又名「忠賢祠」,內部木構裝飾精緻,4點金柱上有1910年完成的鎏金式對聯。
Photo by FangLan Hsu |
我覺得路邊商家的風獅爺都走可愛版。
Photo by FangLan Hsu |
慈湖位於金門縣西北角,原本是一處海灣地形的淺水灘,由於國軍因其地形容易被共軍進攻和搶灘十分不利於防守,於是國軍便興建一座海堤,圍其海灣以便阻止共軍入侵。圍海築堤,形成一座人造鹼水湖,日後成為漁民養殖湖,時而日久演變成濕地生態成為野鳥最大的棲息地。
Photo by FangLan Hsu |
慈堤由金防部馬安瀾司令官提議興建一座海上軍事堤防,長達550公尺,從金城築堤連接至古寧頭。
Photo by FangLan Hsu |
長堤附近設置許多防止敵人入侵的反登陸樁(又稱軌條砦),退潮時清楚可見,可回想當年兩岸緊張的情勢。
Photo by FangLan Hsu
|
本來是來看侯鳥鸕鶿,結果鸕鶿可能出去覓食沒見著,倒見到了一堆的白鷺絲。
Photo by FangLan Hsu |
現今,慈堤已然轉型為觀光步道,除了賞鳥之外,在視線佳的天況下可從慈堤上觀看到對岸廈門、小金門。
Photo by FangLan Hsu |
在金門有兩座三角堡~因為堡體呈三角形而得名一座是在馬山稱為「馬山三角堡」另一座則是慈堤旁的「慈湖三角堡」。
Photo by FangLan Hsu |
慈湖三角堡位於慈湖西側,碉堡四周挖掘了類似「護城河」的壕溝。
Photo by FangLan Hsu |
三角堡具有堅固的造型與迷彩外觀,是由塊石與混凝土砌成;內有哨所可供士兵住宿;三個端點均設有瞭望哨與射口,有樓梯可上堡頂,堡上亦設哨站。隨著兩岸情勢轉變,三角堡因而空置,轉而成為追求和平與保育鳥類生態的文化地景。
Photo by FangLan Hsu |
藝術裝置「海風迴笑語」,創作於2004年,意境為表現當初兩岸心戰的敵對喊話。
Photo by FangLan Hsu |
這麼矮小的空間還要作戰,真是難為當時的軍人們。
Photo by FangLan Hsu |
這則射擊軍紀令人啼笑皆非。
Photo by FangLan Hsu |
金門縣金寧鄉的「古寧頭」,舊稱「古龍頭」。雙鯉湖畔,有一座造型獨特的「水尾塔」,由花崗石頭砌成,是目前台澎金馬地區唯一保存建在海上的水尾塔,建於清乾隆32年(西元1767年),已列為三級古蹟保護。
北山水尾塔,塔高三層,平面方形,立於稍高之塔座上。塔座與塔身均用花崗石造,塔頂安葫蘆。塔在兩層臺基上,上層為七級方錐,下為亂石砌之方錐平臺,其一面有九階石梯可上,平臺四周有護欄。
Photo by FangLan Hsu |
相傳在清朝初年,古龍頭的長老們認為,當地的殷商巨賈會暴起暴落的原因,是因為村口海潮的漲落潮差過大。水,代表「財富」,影響所及才導致富得快,敗得也快。尤其是每年九月「漲九降」時,海上經常會發生鄉老所稱的「龍王潮」,海水可直接倒灌進入俗稱「下店仔」的地方,易造成水患,常有淹沒道路農田之虞,因此在村口的澳灣之間修築這座「水尾塔」。不過後來慈堤修築完成後,海水已無法進入此區。
Photo by FangLan Hsu |
頂層四個方位的石面上刻有佛、法、僧、寶四字:「佛」、「法」、「僧」號為佛教三寶,可以淨心鎮邪,三字面向大海,藉以壓制來自海上的各種陰風惡邪,保境安民;「寶」字向內朝向村落,旨在鎮寶固財,並警惕古寧頭子弟要勤儉持家,才能守財。由此可見,水尾塔是一座融合了佛、道風格,為鎮水用途,屬於風水塔的一種厭勝石塔。不過我很仔細看,就是看不到上層的那四個字,我想是石頭風化了,導致字跡模糊難辨。
Photo by FangLan Hsu |
葫蘆上剛好停了一隻鳥,捕捉一下鏡頭。
Photo by FangLan Hsu |
在水尾塔附近,可以看到「北山風獅爺」,據說由於風獅爺的開口朝向林厝,鬧得該村雞犬不寧,以致於林厝村民趁著夜黑風高之際,割了風獅爺的左耳及打斷門牙,現今風獅爺的左耳及門牙,依然可以清楚地看見修補的痕跡。
Photo by FangLan Hsu |
雙鯉湖位於南山、北山兩村落之間,早期這裡原為古寧港的內港,漁船泊岸,商船可直航至雙鯉湖卸貨。在八二三砲戰後,國軍填海築堤變成了海湖,加上湖中泥沙淤積而逐漸分成慈湖與雙鯉湖,堤長284公尺。因湖的形狀好似雙鯉,所以命名「雙鯉湖」。而且此地人們姓「李」,剛好與「鯉」同音。
Photo by FangLan Hsu |
古寧頭戰役為決定海峽兩岸對立局面的戰役。古寧頭戰史館係民國73年由金防部司令官宋心濂於任內所建。
Photo by FangLan Hsu |
館內主要以十二幅大型油畫,介紹古寧頭大戰的經過,主題分別為「戰備整備」、「渡海夜襲」、「登陸激戰」、「指揮反擊」、「壯烈成仁」、「古寧巷戰」、「火燒船隻」、「崖下俘虜」、「光榮校閱」,民國89年金防部將此館移撥並增加一放映古寧頭大戰之影片空間,於民國90年重新對外開放。
Photo by FangLan Hsu |
這部校閱車和當時蔣中正總統校閱時用的是同款車,至於這幅畫在第三次金門自由行時聽導覽才知道在不同角度看這幅畫,校閱車的角度會變。
Photo by FangLan Hsu |
沙美商圈的閩式燒餅據說是用高梁豬的後腿肉加金門蔥製成。
Photo by FangLan Hsu |
轉角的復興麵店在這個好天氣的日子曬麵線。
Photo by FangLan Hsu |
獅山砲陣地位處金門東北角的高峰-五虎山上,標高103公尺,工事堅固與隱匿,並可封鎖廣闊灘岸,控制整個東割灣。
Photo by FangLan Hsu |
遊客中心附近有彈藥筒及砲彈,充滿戰地色彩。
Phot o by FangLan Hsu |
Photo by FangLan Hsu |
獅山炮陣地, 起建於1965年, 為坑道式炮陣地, 坑道名震東坑道, 取"威震金東"之意, 是在花崗岩開挖, 全長約508米, 共有4個炮堡。
Photo by FangLan Hsu |
獅山砲陣地展示75山砲、155榴砲、8吋榴砲等四種榴炮,並有炮操表演,只是我們到訪的時間不適當,所以沒看到就離開了。
Photo by FangLan Hsu |
「山后聚落」分為頂堡、中堡及下堡,知名的「金門民俗文化村」指的是中堡,建於清光緒26年(1900年),是金門第一個開放成為觀光景點的聚落。這18棟對稱工整的二進式雙落古厝加上一座宗祠和一座學堂,被稱為「山后中堡十八間」。
Photo by FangLan Hsu |
民俗文化村內,有一株王氏族人口中「金棗」的老桄榔樹,在民俗村入村左側;這株老桄榔樹樹齡近百歲,彌足珍貴。據居住在老桄榔樹旁的王姓屋主表示,在六十幾年的一次大颱風,被吹倒的桄榔樹壓到房子,家人用繩拉開之後,生命強健的桄榔樹就往上成「L」型成長。
Photo by FangLan Hsu |
日本經商致富的王國珍及王敬祥,聘請江西建築名師設計,採事先規劃方式,歷時25年完工,但我覺得每棟建築看起來味道相似,馬脊、燕尾、山牆十分精緻,整體顯得匠氣。
Photo by FangLan Hsu |
許多戲劇喜歡在村裏取景,隨便那個角落拍起來都很美。
Photo by FangLan Hsu |
Photo by FangLan Hsu |
村落模型
Photo by FangLan Hsu |
王氏宗祠佔地15,000平方公尺,傳說中的山后「龍穴」,便位於宗祠內。
Photo by FangLan Hsu |
王氏宗祠為二落式建築,山川門中間由門神鎮守,入口採凹壽作法,螺紋椒圖石鼓。
Photo by FangLan Hsu |
「龍頭」據聞是在祠堂右前牆角出土
Photo by FangLan Hsu |
最令人嘆為觀止的是門前或祠內各式各樣的彩繪浮雕,每一幅浮雕都蘊含吉祥及勵志意涵。
Photo by FangLan Hsu |
Photo by FangLan Hsu |
Photo by FangLan Hsu |
十八棟之間以石條修築的橫向隘門是金門現存規模最大的隘門群。
Photo by FangLan Hsu |
Photo by FangLan Hsu |
行經高梁田,搞不清楚是牛看人還是人看牛?
Photo by FangLan Hsu |
人生第一次在一大片的高梁田裏拍照,真覺得快樂得不得了。。
Photo by FangLan Hsu |
Photo by FangLan Hsu |
午餐是吃聯成的廣東粥,哇~~真是至今吃過最好吃的廣東粥,裏面的粥沒有飯粒是真正的粥,難怪以前當聽人家說臺灣的叫「稀飯」才是,料也很多,配上金門油條,真是人間美味。
Photo by FangLan Hsu |
水頭得月樓前廣場看過去的建築真的各具特色。
Photo by FangLan Hsu |
黃輝煌先生在印尼經商致富後,於民國20年所興建洋樓,後因海盜猖獗,為顧及安全,而於民國22年加以建構防禦槍樓–「得月樓」,樓層高約11點26公尺,並有地下坑道可通往主屋洋樓,在當時得月樓為水頭村最高的建築物。
Photo by FangLan Hsu |
得月樓它是座「銃(鎗)樓」 ,建物可以看到許多鎗孔。
Photo by FangLan Hsu |
得月樓旁的只有一樓的「番仔厝」,是間「假厝」,是用來防禦海盜的陷阱,當海盜闖入後讓主人家能多些時間避難。
Photo by FangLan Hsu |
二樓黃輝煌洋樓的「真」厝,我覺得是在金門看到最美的洋樓。
Photo by FangLan Hsu |
柱頭、花磚、浮雕、壁飾、彩磁裝飾,盡訴當年的繁華。
Photo by FangLan Hsu |
這是我最愛的牆面,用紅磚拼出對稱的雙"壽",禎祥、福祿,
Photo by FangLan Hsu |
雙"喜","萬"字不斷。
Photo by FangLan Hsu |
樓上展示的服裝男士感覺有些中國風,女士帶點南洋風。
Photo by FangLan Hsu |
舊傢俱看起來價值不菲。
Photo by FangLan Hsu |
黃輝煌洋樓旁邊就是「風獅爺文物館」,目前由「浯州陶藝」經營,有賣毛澤東奶茶(加高梁)和蔣介石奶茶(加石花菜)。
Photo by FangLan Hsu |
文物館的大尊風獅爺笑臉迎人。
Photo by FangLan Hsu |
金水國小於1932年興建,由當地水頭僑鄉集資興建,是中西合併,融合南洋風的建築。
Photo by FangLan Hsu |
山牆為巴洛克式。
Photo by FangLan Hsu |
小天使上方橢圓盤有著「A」的字母是希望來這念書的小朋友人人都得最佳成績(A)。
Photo by FangLan Hsu |
山牆的老鷹是依據錢幣圖案雕塑,用以彰顯財勢。
Photo by FangLan Hsu |
整個校園是「回」字型設計(可在浯州陶藝二樓欣賞),有著「學子學成,毋忘回饋鄉梓」之意。 中間墊高的是禮堂,二側有六間教室,後落是教師辦公室和宿舍,前落是校長及董事長室。
Photo by FangLan Hsu |
教室走到禮堂的小階梯還有做檐廊,讓學生不會淋到雨。
Photo by FangLan Hsu |
校內共有18根紅磚圓柱,是用蚵灰、紅糖、糯米建造,是很特殊的樣式。圓柱上下為方型磚,代表著希望後代子孫在外做事堂堂正正,在家相處圓圓融融。
Photo by FangLan Hsu |
教室的課桌椅。
Photo by FangLan Hsu
|
金水國小目前已改為展示館,裏面展示的存德藥房成立於1843年,早年是兼營僑匯業務的店鋪。
Photo by FangLan Hsu |
黃氏酉堂是金門地區唯一具有園池型式的建築。由當時的金門「船王」黃俊於1766年所建。該建築於1988年11月11日公告為古蹟。由於門樓前有橫額題「酉堂」,所以稱為酉堂別業。別業就是別墅。
Photo by FangLan Hsu |
前水頭黃氏酉堂別業的建築,是由門房和宅院兩部分構成,佔地約四七六坪。宅院有兩進,前有土牆環圍。
屋前有泮池一座,以花崗石曲橋將水池一分為二,圓的為日池,弦的為月池,合稱為「日月池」。
Photo by FangLan Hsu |
池裏荷葉映著陽光的水珠很美,但是石柱上寫著:「有遊客被犬隻咬傷,建議不要進入參觀。」的警語,有些殺風景。據說因主人拒絕遊客參觀,此地將從國家公園除名。
Photo by FangLan Hsu |
模範街是丁字形的街道,共有40間。1924年,當時的金門縣商會會長傅錫琪與地方紳士翁同文決定為金門建起一條「足以為模範」的街道,因此前往南洋集資並蓋起這條街道。建築風貌具日本、閩南、西洋、南洋等各種風格。建築多為二進店屋,第一進為日式洋樓,第二進為閩式建築。是金門維持許久的老街之一。
Photo by FangLan Hsu |
邱良功母節孝坊位在金城鎮東門,建於清朝嘉慶十七年(1812年),是台灣地區規模最大且保存最完整的牌坊,也是金門唯一的國家一級古蹟,素有「台閩第一坊」的美譽。建立牌坊的目的在表揚清朝浙江水師提督邱良功的母親許氏堅貞守節二十八年,撫育獨子成為國家棟樑,教子有功,可為鄉梓的楷模。
Photo by FangLan Hsu |
節孝坊的結構形式為四柱三間三層,是以高級的泉州白花崗石和青斗石雕刻建築而成,高度超過十公尺。四根柱子底下分別有四對雄、雌石獅作為夾柱石,牌坊頂端則有聖旨牌與石獅,牌坊的龍柱、雲紋等雄偉樸實的雕刻,裝飾種類繁多,包含動、植物、器物、吉祥圖案,以及象徵邱良功功成名就後返家的精采情節雕刻,皆是出自內陸名師的巧手。牌坊的樑柱前後刻有四對楹聯,分別記載頌揚許氏節孝事蹟與美德。
Photo by FangLan Hsu |
聖旨牌據說往前傾斜45度,所以時間雖然過了這麼久,牌子上不見鳥糞。
Photo by FangLan Hsu |
在節孝坊側邊的巧味香是賣蚵仔麵線的名店。
Photo by FangLan Hsu |
在節孝坊正前方的「呵嗲之家」,看到排隊人潮就知道多受歡迎,因為人太多,大家決定不吃了。
Photo by FangLan Hsu |
清總兵署舊稱「叢青軒」,原是明神宗萬曆年鄉賢進士許獬故居,由於地點適中,場地寬敞,清朝迄今每多為官衙辦公處所。康熙年間,總兵陳龍改建為總兵署,1915年,又曾為縣公署,1949年金防部、福建省政府暨1957年金門政委會,均曾駐此辦公,國家三級古蹟,現為清代軍政主題的展示館。建物前埕寬闊,前方並有照壁,圍塑出後浦城少有的廣場空間。
Photo by FangLan Hsu |
現有配置為清道光年間的四進式規模,中軸線上由前至後依次配置,山川門、大堂、穿堂、內署、內宅,形成前朝後寢的內外之別。內庭廣闊,植有綠意盎然的百年大榕樹可供遮陽。
Photo by FangLan Hsu |
大堂裏有衙署大堂案桌及堂內擺設-是處理重要政務主要場所也是主持審判的地方。瞧我第一次當大官。
Photo by FangLan Hsu |
地牢的蠟像看起來有些恐怖。
Photo by FangLan Hsu |
內宅是表現清代總兵家居會客情境,會有語音摸擬以臘像仿製總兵與夫人閒話家常的生活情境。
Photo by FangLan Hsu |
臥室。
Photo by FangLan Hsu |
金門好像到處都可以看到花轎。
Photo by FangLan Hs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