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by FangLan Hsu |
清晨的雲水謠是寧靜地,庭園中散步的雞看到我們不斷走避,我們成了破壞牠散步雅緻的閒人。
Photo by FangLan Hsu |
很多民家會曬茶葉。
Photo by FangLan Hsu |
電線上停了許多鳥卻不會吱吱喳喳。
Photo by FangLan Hsu |
路旁賣肉的小眅拿著刀削著豬皮,小狗期盼的神情構成一幅溫馨的畫面。
Photo by FangLan Hsu |
昨天吃飯的「德風樓」前聚集許多小眅和早起採買的人們。
Photo by FangLan Hsu |
買了熱呼呼的饅頭和豆漿來吃,口味和臺灣差不多。
Photo by FangLan Hsu |
回到民宿,男主人準備了地瓜粥和一些菜讓我們吃,沒想到好吃的很。
Photo by FangLan Hsu |
餐後吃同事買的梨,鮮甜多汁,有幸福的感覺。
Photo by FangLan Hsu |
司機帶我們往下一個目標前進,他很配合地應我們這些愛拍照的人的要求,隨時停車讓我們拍下一路的美景。早起在農田工作的人們…
Photo by FangLan Hsu |
這是司機最愛的景,他說喜歡不同時期的建築混在一起的樣子,現在政府已規定新建的房屋也必需要有土樓的外表,以後不會再看到新式的房屋了。
Photo by FangLan Hsu |
到了河坑土樓群,大伙不想再買門票,所以放棄這個點,我只能在入口處拍拍照就走了。
Photo by FangLan Hsu |
Photo by FangLan Hsu |
沿路都可以看到柿子樹。
Photo by FangLan Hsu |
雲朵的天空搭配路邊的植物也是一種美景。
Photo by FangLan Hsu |
藍天白雲,怎麼拍怎麼美。
Photo by FangLan Hsu |
局部崩塌的方形土樓
Photo by FangLan Hsu |
田螺坑土樓群在海拔787公尺的湖崠山半坡上,包括一座方樓、三座圓樓、一座橢圓樓組成,有步雲樓、振昌樓、瑞雲樓、和昌樓、文昌樓。從觀景台遠向下俯瞰,田螺坑土樓彷彿「四菜一湯」,外加一雙筷子。為了看著名的四菜一湯,我們花了100元人民幣。不過有人焚燒東西,土樓變得霧濛濛地,讓我覺得遺憾。
這人拍的相片很美,大家可以看看。
http://www.pse100i.idv.tw/fo/6sccnetn/6sccnetn001.html
Photo by FangLan Hsu |
土樓四周山巒起伏,難怪當時黃氏先祖會認為此地依山傍水,風水不錯而在此落腳。
Photo by FangLan Hsu |
四菜一湯遠觀的造型特殊,但近看土樓覺得沒啥特別。
Photo by FangLan Hsu |
塔下村有「閩南周莊」的美稱,河的兩岸民居和商店錯落有緻地排列,我覺得雲水謠美在自然風光,塔下村則美在建築。
Photo by FangLan Hsu |
德遠堂據說已有近600年的歷史,它是「張氏家廟」。
Photo by FangLan Hsu |
德遠堂坐東北朝西南,一進院落,大堂為穿斗式木構架,二進。
Photo by FangLan Hsu |
主殿正中置鏤刻精緻的大神龕,內列祖宗神位。
Photo by FangLan Hsu |
正殿前豎立著23桿石旗桿,猶如一片石林。 石旗桿是為了表彰科舉登科的族人而立的,如是文科中舉,石旗桿的頂端是毛筆尖;如是武科中舉,頂端是一小石獅。
Photo by FangLan Hsu |
順昌樓是張氏第17世子孫在1927年所改建的,樓高四層,每層46間房,雙環,內環一層,算得上大型土樓,塔下村的感覺少了錢味,可以到處穿來穿去參觀。
Photo by FangLan Hsu |
裕昌樓是一座有700年歷史的圓形土樓建於 1308年, 裕昌樓高5層,每層54間房,共有270間房,是世界上最早的高層公寓樓房之一。 裕昌樓原來還有一個一層高的內環,圍繞祖屋;大約在2003年後,內環被拆除。 現在地上還可見內環房基的痕跡。
Photo by FangLan Hsu |
裕昌樓底層後半圈的各家廚房,各有水井一口,在爐灶旁邊,用水方便。 這是福建土樓中用水如此方便的唯一例子。
Photo by FangLan Hsu |
裕昌樓天井中心建有單層圓形祖堂,是公用區域,紅白喜事都在此辦理,正門是喜門、左門是生門、右門是死門,從此三門出入都有嚴格的規定。
Photo by FangLan Hsu |
裕昌樓最大的特點就是「東倒西歪」,三樓以上柱子左傾右斜,最大傾斜度為15度,看起來搖搖欲墜,199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來此考察,他們研究後發現,被截斷的柱子與房間門形成了一個三角形,在建築結構上三角形比正方或長方形更為穩定,這就是裕昌樓歷經七百年歪而不倒的原因。
Photo by FangLan Hs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