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布羅夫尼克(Dubrovnik),古稱拉古薩(Ragusa),克羅埃西亞南部港市,臨義大利半島東岸,位於杜布羅夫尼克地峽末端,以風景優美聞名,有「亞得里亞海珍珠」的美稱。
Photo by FangLan Hsu |
這麼多的大遊輪停靠在岸邊可想見此地的人潮很多,是有名的渡假勝地。
Photo by FangLan Hsu |
人很多,不過還好我們到的時間大約是下午三點,遊輪的客人準備回遊輪,所以旅客陸續減少。
Photo by FangLan Hsu |
有纜車到上方的城堡,但是我們的行程只是走城牆,所以沒有去城堡看。纜車公司架設的網店還有杜布羅尼克的360度全景介紹,值得一看:
http://www.dubrovnikcablecar.com/
Photo by FangLan Hsu |
繞著城牆走一圈,我邊走邊拍,總共花了三小時。
|
杜布羅夫尼克被長達二公里城牆所圍繞起來的部分,便是老城區,包含城牆在內整個城市1979年被 UNESCO 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來進行保護。
Photo by FangLan Hsu |
St Blaise 是Dubrovnik的守護神,十世紀時曾保護Dubrovnik 免受威尼斯人的入侵,所以城內到處是它的塑像,他的手上握著杜布羅尼克城的模型。
Photo by FangLan Hsu |
可是這尊有些奇怪,右手好像套著一顆高爾夫球。
Photo by FangLan Hsu |
愛爾蘭作家蕭伯納曾說:『想目睹天堂美景的人,就到克羅埃西亞的杜布羅尼克』
Photo by FangLan Hsu |
杜布羅尼克曾歷經東羅馬拜占庭、威尼斯共和國、匈牙利、奧圖曼帝國的統治,所以建築本身會有不同的味道。1667年發生大地震不但奪走超過5000名居民的性命,更將整個城市給幾乎夷為平地; 1806年,拿破崙順利佔領了杜布羅尼克,但在1815年的維也納會議又將其讓給哈布斯堡王朝(奧匈帝國),直到1918年奧匈帝國滅亡,杜布羅夫尼克於是便被併入克羅埃西亞、塞爾維亞及斯洛維尼亞領土,成為前南斯拉夫王國一員(Kindom of Yugoslavia),名稱也正式由 Ragusa 改為今日大家所熟知的 Dubrovnik。
Photo by FangLan Hsu |
史特拉敦大道Stradun Ave. 是由古城入口派勒城門Pile Gate進入一直延伸至市中心的努那廣場Luza長度約200公尺,街道的兩旁呈現著巴洛克式建築及白色地磚,是歐洲最美的街道之一。 左邊的建築即是聖方濟修道院。
Photo by FangLan Hsu |
始建於十四世紀的 聖方濟修道院(Franciscan Monastery) 附設的藥房至今仍運作,部分闢作一間小博物館,了大門上的聖殤像(Pieta)及鐘樓保留著哥德式風格外,其餘多是巴洛克式。
Photo by FangLan Hsu |
派樂門旁邊是 聖薩維爾教堂 Church of St. Saviour,建於1520年,是在1667年大地震中少數倖免於難的建築之一。這座教堂保持了文藝復興式風格,目前多作為展覽活動或音樂會場地。
Photo by FangLan Hsu |
大歐諾弗里耶水池 Big Onofrio's fountain據說這是老城以前的供水系統,當大部分的城市還在用雨水解決用水問題,Naples工程師利用二個水道將12Km外的水引入城內的這個噴水池,它共有16面,每面的雕刻都不相同。
Photo by FangLan Hsu |
原來的用途是為了讓進城來的人能先清洗乾淨,避免將當時流行的瘟役(黑死病)給帶進城來。
Photo by FangLan Hsu |
莊老師帶我們走小巷道避開大道上的人群,小徑寧靜多了,只有三三二二的人,這條小徑上面有萬國旗。
Photo by FangLan Hsu |
但也有小徑綠美化做得很好,花團錦簇,可見小徑雖多,住的人品質不一樣。
Photo by FangLan Hsu |
回到大道的尾端看到一個重建於1929年的鐘塔 Bell tower,上面有指針式的時鐘,也有羅馬加阿拉白數字顯示的鐘,下方的金球與月相有關。
Photo by FangLan Hsu |
每到整點,鐘樓上的兩個機器人士兵會輪流敲鐘。
Photo by FangLan Hsu |
鐘塔旁的建物是守衛大樓(The City Guard),這裏在15世紀是海軍將官的宿舍,20世紀整修時保留了正面巴洛克風格,現在改為酒吧。
Photo by FangLan Hsu |
小歐諾佛耶水池(Small Onofrio Fountain), 完工於1446年,水池上的石雕是米蘭的雕塑家Pietro di Martino的作品。
Photo by FangLan Hsu |
史邦札宮Palača Sponza / Sponza Palace ,位於奧蘭多列柱對面,修建於16世紀,至今基本保存著原來的樣子。
Photo by FangLan Hsu |
奧蘭多石柱 Orlando Statue,自1418年就已豎立在此,他是中世紀史詩「Chanson de Roland」中的傳奇人物Orlando(德國都叫Roland),傳說中Orlando在洛克姆島(Lokum)附近打敗阿拉伯因而拯救了杜布羅尼克,因此成為自由與獨立的象徵。
Photo by FangLan Hsu |
聖布雷瑟教堂St Blaise's Church是義大利巴洛克式教堂,修建於 1715 年,為紀念杜布羅夫尼克的守護者而建,教堂上方也是St Blaise塑像。
Photo by FangLan Hsu |
走道底端的是聖母升天教堂Kathedrala(Cathedral)大教堂,它是1667大地震後於1713年重建的,據說其歷史最早可追溯到7世紀,新巴洛克式的外觀,還有個羅馬式大圓頂,是這一區最美麗的教堂。
Photo by FangLan Hsu |
老城港和聖約翰堡壘Fort St.Ivan(John)
Photo by FangLan Hsu |
王公官邸(The Rector's Palace)。王公官邸建於1441年,它的拱門、窗戶的造型非常精緻,是哥德式風格,重建後融入文藝復興風格。這裏曾為首長辦公廳、議會及行政中心,目前則為歷史博物館。
Photo by FangLan Hsu |
在克羅埃西亞許多建築物都可以看到這個造型的孔洞,據說是架槍用的。
Photo by FangLan Hsu |
在城裏晃不用錢,但要走城牆就得付費。
Photo by FangLan Hsu |
入門口附近的全景相片
Photo by FangLan Hsu |
看到Fort Revelin 和道路就知道只在城牆上行走的我鐵定錯過許多事物。
Photo by FangLan Hsu |
多米尼加修道院(Dominican Monastery )位於古城東北角,外觀形如一座城堡,裏面珍藏著15-16世紀杜布羅夫尼克最傑出的藝術家們的繪畫作品。
Photo by FangLan Hsu |
Photo by FangLan Hsu
|
Fort minceta是城牆的至高點。
Photo by FangLan Hsu |
從堡壘內的瞭望口望出去,敵人從海上來無所遁形。
Photo by FangLan Hsu |
相片遠端靠海的要塞就是高於海平面37公尺的Fort Lovrijenac(St.Lawrence Fortress) 。
Photo by FangLan Hsu |
鬱鬱蔥蔥的洛克魯姆島(Lokrum )位於老城東南的海中,島上有森林公園、植物園和中世紀的本篤修道院遺址,島上最出名的就是天體沙灘。
Photo by FangLan Hsu |
從城牆上看 史特拉敦大道 Stradun (Placa),二座鐘樓遙遙相望。
Photo by FangLan Hsu |
1992年後重建城牆和廢墟。
Photo by FangLan Hsu |
二相對照,不勝唏噓,希望這個美麗的古城不要再受地震天災和戰爭人禍導致催毀。
Photo by FangLan Hsu |
蜿蜒的城牆和要塞合影。
Photo by FangLan Hsu |
一個又一個瞭望塔,還有炮台,這些都是戰事時的重要陣地
Photo by FangLan Hsu |
Photo by FangLan Hsu |
往下看,老天!這是城牆的右邊。
Photo by FangLan Hsu |
這是左邊,歐洲人就是這麼有意思,懸崖邊也可以蓋餐館,如果是自由行,我一定要去坐在那兒望海。
Photo by FangLan Hsu |
城牆上看我們今天要吃晚餐的餐館。
Photo by FangLan Hsu |
城牆的拱型結構
Photo by FangLan Hsu |
要到餐廳經過的寧靜街道。
Photo by FangLan Hsu |
哈,新娘在講電話。
Photo by FangLan Hsu |
今晚的餐廳
Photo by FangLan Hsu |
湯是裝在左邊的大碗,再各人盛至自己的小碗。
Photo by FangLan Hsu |
看這個義大利麵海鮮如此霸氣又超香就知道我為什麼不愛吃台灣的義大利麵,歐洲都是麵少料多,台灣則相反,所以在台灣每次把料吃完,剩下的麵都吃不完,讓我覺得很浪費。生啤酒是我自費買的,比德國貴,大約臺幣75元。不過我覺得吃這種餐就該配啤酒。之前和老公在歐洲自助,幾手餐餐配啤酒,這次除了喝到一次白酒,ㄎㄧㄤ了一次莊老師的啤酒,加上這天,只有三餐喝到啤酒。我想莊老師不愧長跑歐洲,他很融入歐洲人的生活,不管是早餐的茶或啤酒。
Photo by FangLan Hsu |
要出城時看到一棵柳橙樹,不過莊老師說這種只能看不能吃?
Photo by FangLan Hsu |
參加團的好處就是不用走路,我們停在這裏等大巴開下來接我們,因為這個路口只能臨時上下車,不能久留。
Photo by FangLan Hsu |
觀看行程相片:
http://www.flickr.com/photos/fanglanhsu/sets/72157633902295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