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國外旅遊 (21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德國童話大道北方終點-不來梅,是人口超過68萬的大城,也是德國北部第二大港口。下了高速公路 就看到了威悉河,橋邊有一個可以轉動的鋼製雕塑品,後方則是St. Martini教堂,在橋上可以看到橋下有許多遊客在逛周末的跳蚤市場。

我們將車停在書局前,附近沒有停車投幣機,所以省了停車費,路的另一側就是宏偉古味建於1893年至1895年的法院大樓 (Gerichtsgebäude)

不來梅州立音樂廳,是不來梅人的驕傲,因其世界級的環音效果,被稱譽為「音樂鐘」。著名聲樂家Margaret Price稱之為 「聲樂家夢寐以求的演唱廳」,而指揮家Herbert von Karajan譽之為歐洲最佳的3個音樂廳之一。許多音樂家都以能上不來梅音樂廳的舞台為榮。

前郵政總局Ehemaliges Hauptpostamt建於1875 年至 1878年,屬於文藝復興式的建築風格,現在由聖約翰天主教學校使用。

不來梅真是個神奇的城市,新舊雜陳,卻也不顯突兀。像下圖的路其實是同一條,向左看是比較現代的建築物,但是向右看就是著名的景點群-市集廣場(Marktplatz)

 

Marktplatz市集廣場建築群

 

St. Petri-Dom  Bremen

聖彼得利大教堂是多數用砂石建造的教堂建築,在11到13世紀建造。 14世紀時大教堂在側邊擴建了一個小教堂。 在16世紀後期在大教堂北側改建了一個後哥德風格的廳堂式教堂。1041年大主教貝策林開始了大教堂的建設,他的繼任者阿爾貝特把它擴建為三門式方形教堂,有兩個唱詩班位和兩個地下室。 宗教改革之後,早期哥德風格的大教堂倒塌,直至1888到1901年才被大規模修葺。教堂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它最古老的部分:東、西地下室和管風琴,教堂內部有教堂博物館(Dom-Museum),登上塔頂,可以眺望不來梅全景。

進到這個教堂就會看到許多人在拍照,是這次旅程中除了aachen的教堂外另一個看到外國人拍照的教堂,而且是免費的,所以我也不客氣地大拍特拍。教堂內有木雕、石雕、畫作,是一個面貌豐富的教堂。

市政廳建於西元1405-1410年,爲長條形哥德式建築,面對廣場文藝復興式門面,2004年7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列為世界遺產。整個建築高大宏偉。底下有拱門連成的長廊,正面壁上有皇帝和七個選帝侯塑像,東面有聖彼得,先知摩西和所羅門王塑像,西面的塑像則是柏拉圖、亞裏斯多德、鍬摩西亞和西塞羅等人。地下餐館以歌德式拱型建築和供應6百多種葡萄酒著稱於世。

市政廳前方,廣場北側是象徵和平和權利的Roland羅蘭像,建於1404年,手握寶劍,胸被甲盾,像高5.4公尺。羅蘭是查理大帝的侄子,12勇士之一,以勇武和堅决抵抗外侮著名。他有從巨人手中得到的一柄寶劍和一把神奇號角,20英里外能聽到這把號角的號聲,最後戰死在疆場上。
2004年7月,不來梅市政廳和羅蘭像因是神聖羅馬帝國發展市民自治權和主權的有力證據,是公民自治和自由市場的傑出體現而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代表不來梅爲「童話之路」終點的是由驢子、狗、貓、和雞所疊起
「Bremer Stadtmusikanten不來梅動物樂隊」銅像。此銅像是1953年由Gerhard Marcks完成的。摸一摸4隻動物銅像中的驢子「羅伯」的脚,據說能招來幸福,所以它的脚被摸得晶亮無比﹗

傳說:一隻被主人遺棄的年老驢子,在流浪途中遇到不能打獵的老狗,抓不到老鼠的老猫,和嗓子啞了的公鶏,因同病相憐而相約一起到不來梅組成樂隊。當它們穿越森林時,却意外的幫助村民趕走盜匪,滿懷感激的村民收留它們,從此快快樂樂的住下來。牠們雖然沒有到不來梅,但不來梅居民爲了感念這些動物,因此爲它們塑造銅像,矗立在市政廳旁,作爲童話之路的終站。

在這兒也徹底改變我對西方人的印象,我本來以為西方人比較有禮,不會縱容孩子,結果卻看到這些小孩整整在這座雕像上玩耍五分鐘以上,無視要與它合照的遊客們!


 Der Schütting
 (Gebäude der Bremer Kaufmannschaft)
建於 1537年至1538年,屬於佛蘭德文藝復興建築風格,目前是商會的總部。

聖母教堂(Unser Lieben Frauen Kirche)的前身始建於11世紀,12世紀時保留了羅馬式塔樓
再擴建了新的建築,目前所見的哥德式教堂大廳則是建於13世紀,二次大戰期間教堂遭到嚴重的破壞,1953年,大致上完成改造,1958年市政廳重新委託設計師設計內部並完成整修。


 

我很喜歡德意志銀行前方的圓形雕塑物。


參考網頁:

http://www.joergsausflugstipps.de/562711/562732.html

http://www.denkmalpflege.bremen.de/sixcms/detail.php?gsid=bremen160.c.2826.de

觀看行程相片:

http://www.flickr.com/photos/fanglanhsu/sets/72157627458097873/detail/

fanglan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沙配勒聖母教堂(Eglise Notre-Dame de la Chapelle)因1569年勃鲁蓋爾(Bruegel)埋葬於此而聞名。羅馬式的翼廊建於13世纪,歌德式的大殿建於15世纪.尖塔則於16世纪完成。

Place de la Chapelle,1130 Bruxelles, 1000

大薩伯隆廣場(grand sablon)
周末會有古玩市場
,不過我去的這天不知道是不是沒太多人,好像沒吸引我的注意。

接著,我們就想到市集廣場去,沿路上經過外牆有許多銅雕的房子,看到很像古董計算機的東西,最後到了「Chapelle des Brigittines | Brigittinenkerk」,才發現走的路偏離市集廣場了。此教堂建於 1667年,歷經多種用途,甚至被當成屠宰場,目前為演出場所。

布魯塞爾大廣場(Grand Place)建於12世紀,是布魯塞爾的市中心廣場,廣場有68多米寬,長110米。環繞廣場的其他建築物是17世紀各種行業協會的會址,每個行業協會建築的門上的雕塑是該行會崇敬人物或象徵性動物的雕塑,例如麵包店的是西班牙王,雜貨商公會的則是狐狸;法國大文豪雨果盛讚為「全世界最漂亮的廣場」。廣場四周餐廳、酒吧和巧克力紀念品店林立,198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之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建築群介紹:


市政廳是一座典型的古代弗蘭德哥德式建築,造型宏偉,引人注目。 市政廳大樓始建於1402年,它上面的廳塔高約91米,塔頂塑有一尊高5米的布魯塞爾城的守護神聖米歇爾(Saint Michael)的雕像。市政廳整個建築分別建於3個不同時期,導致大門和廳塔都稍偏一方,沒有在正中央。


國王之家 (La Maison du Roi )曾作為麵包屋、國家監獄或人民會館,1873年重新修建為哥德式風格的建築,現今則為Brussels市立博物館。2樓展示從18世紀至今世界各地送給尿尿小童的衣服。

 布拉邦特公爵馆(Maison des Ducs de Brabant) 因为正面裝飾著歷代19個
布拉邦特公爵的半身雕像,故由此得名。整棟建築大致呈現義大利風格,但矩形的屋頂則是法國建築風格。





 

La maison des boulangers actuellement le
"ROI D'ESPAGNE"
 麵包之家(西班牙國王之家麵包之家)
在西元1697年完工,是一棟義大利和法蘭德斯風格的建築,大門上立著行會總管聖奧伯的半身銅像,而在第三樓的牆面上,雕有西班牙國王查理二世配帶武器的半身雕像,其屋頂爲圓八角半球型,球頂立有一名持旗的小金人。

下圖的建築各有特色,由左至右分別是狐狸樓、小號角樓、母狼之家、袋子樓、獨輪車樓和麵包之家。

 

市政廳的左側這一面由右而左分別是星星、"LE CYGNE" 天鵝、金樹、LA ROSE(餐廳)和LE MONT THABOR(鑽石店)

從星星樓的拱門進去就是紀念瘟疫的銅鑄浮雕,浮雕的男子是塞爾克拉斯(Everard 't Serclaes,1320 – 1388),他是14世紀布魯塞爾的英雄,他在1356年領導市民將布魯塞爾從法蘭德斯公爵手中解放,時間正是中世紀黑死病被遏止的期間。後來五度出任布魯塞爾的首長。有一次遭到突襲,被砍下一條腿及舌頭,最後死於雕像所在的這棟樓裡,享年68歲。因塞爾克拉斯曾經守護布魯塞爾,人們傳說摸他的雕像能夠帶來好運,摸上方的小天使會早生貴子,摸下方的老鼠會帶來財運。不過這裏摸的人太多了,只能找沒人的瞬間搶拍,老公說要幫我拍照,但是可能是走路走得累了,可能是人多覺得煩,可能是相機電池沒電人也沒勁了,所以拍出來的我是「面無表情」地!


 
 

下列網頁有詳細介紹:

http://www.ilotsacre.be/images/virtualvisit/grand_place-grote_markt.htm

http://tsshing.blogspot.com/2010/10/1220st-michaelste-guduleapostles.html

 


要去看尿尿小童的路上,有二個人一坐一站在路中央,站的是假人,坐的是真人,所以用相機拍了一張,可是沒想到,我走過去時,那個人很兇地跟我要錢,可能他覺得我應該為他的表演貢獻些吧!尿尿小童其實很小,路邊的仿製品反而都很大,因為人很多,所以拍照也是很困難的。不過,等團體客走了,就會好些!

因為時間晚了,我們還要回Eindhoven,所以決定去布魯塞爾必去的景點-滑鐵盧戰場。可是老公選衛星導航目的地時選錯了,選了一個字很相近的,結果,我們到了…

老公說:「這也可以算是景點嗎?」後來,google了一下,才發現這種水塔(watertoren),很多都是當地景點呢!回家後,看了相片,有些後悔,因為當時只記得笑老公,忘了跟這片美麗的麥田合照!

因為去錯了地方,一來一回到了滑鐵盧時,已經快晚上十點,所以太陽光已非常弱了。如果不是有特殊意義,特地開到離布魯塞爾二十分鐘車程的滑鐵盧(Waterloo),只是看到綠色的斜坡、破攔的拿破崙雕像,到餐廳借廁所還被索取最貴的0.5歐元,感覺有些不值!

滑鐵盧鎮位於布魯塞爾南20公里。這裏是歐洲歷史上著名的滑鐵盧戰役的發生地。滑鐵盧戰役是一場“戰線最短,而軍隊又最密集”的戰爭。1815年6月20日,在只有2.25公里的戰線上,對峙的兵力達14萬人。其中由拿破崙指揮的法軍7.4萬人,另一方由英國威靈頓公爵統領 的英國、荷蘭、普魯士聯軍6.7萬人。經過僅有24小時的殊死搏鬥
法方損失了2.7萬人,聯軍2.2萬人。結果拿破崙慘敗,使拿破崙的帝國僅百天就覆滅了。再次宣佈退位,被流放到大西洋上的聖赫勒拿島。現在在古戰場的發生地,當年獲勝的英國威靈頓公爵令人用戰場上的廢鐵鑄成一尊重28噸的雄獅。雄獅面向 法國。台基刻著“偉大的皇帝”滅亡的日期。如今的古戰場上建有很多紀念館,遊客經常去的是建於1826年的獅子山,高50米,登226級臺階可以俯瞰整個古戰場的全景。

我拍攝相片的地點是在山腳下,不知道是不是有人覺得花錢進去參觀不值得,所以在山腳下開闢了一處平地,方便拍照,只是拍不到正面!

觀看行程相片:

http://www.flickr.com/photos/fanglanhsu/sets/72157627291025347/detail/

fanglan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布魯塞爾(法語:Bruxelles;荷蘭語:Brussel)是比利時最大的城市,也是歐洲聯盟的主要行政機構所在地。

因為是由北方下高速公路,所以第一站就去原子球塔,原子球塔(Atomium)為比利時1958年布魯塞爾博覽會所設計的標誌建築。設計者希望通過這一巨大的建築表達微小的原子概念, 並顯示人類和平利用原子的前景。構思來源於原子結構圖,九個巨大的金屬圓球由粗大的鋼管連接構成一正方體圖案。正方體的大小相當於放大了1650億倍的鐵的正方體晶體。八個圓球位於正方體的八個角,另一個圓球位於正方體的中心。圓球直徑18米,連接各個球間的鋼管每根長26米,直徑3米。總重2200 噸,高102米。可乘電梯到達離地100米高的頂端圓球觀賞布魯塞爾的風景。

原子球的兩邊都有大型草地,其中一邊有噴泉,另一邊則面向世博會另一棟建築-被稱為Grand Palais" of "Eeuwfeestpaleis"的5 HALL 展覽中心(Place du centenaire)。


在原子塔附近有一個Ossegem park 入口的說明牌上有四國語言說明公園的歷史,此公園是在1935年布魯塞爾辦世博會時建立,在1958年世博會,也是場景之一,公園在到訪的這一天有舉辦演唱會,通往演唱會場地的路邊也有許多攤位,真像園遊會。

看到有一攤賣的炒麵,就吵著老公買給我吃,老公露出不可置信的眼神說:「你餓了?」他一定想,我剛剛不是才解決安特衛普的薯條嗎,怎麼還會餓呢?!其實我也不知道是真餓了,還是因為是中國菜所以嘴饞?反正看到我堅定的點頭,老公就買了一份給我吃,價格是5歐元左右。

離開世博園區已快下午五點了,所以跟老公說先去買LV,因為LV六點半關門,而我一定要見識歐洲的LV店。LV店位於新城區,這一區簡直就是全球精品大集合,老公去停車時,我站在店門口欣賞這一區來往的人們,因為是名品區,所以逛街的人很多都經過精心打扮,對面的角落有大型的垃圾資源回收箱,有一陣子台灣也用過這麼大的垃圾桶,我很不欣賞這種體積大的東西。

LV店門口有一位人員在進門時會替顧客開門,會引導人員為顧客服務,有別臺灣的緊迫盯人,我可以隨意走來走去看。本來我已有一個長夾,但是出門旅遊我喜歡背小的斜背包,它就顯得笨重,所以想買個短夾,我把想買的幾個編號給替我們服務的女性服務員,她就會取來給我, 她沒有戴手套,給我的時候也很隨性,我要打開時,她也不會盯著我看,等我要買時,她就會去取一個全新的來給我檢查,和臺灣小心奕奕好像很怕我把皮包開壞似的氛圍十分不同,而且此處本身的訂價就比臺灣便宜,再加上退稅會更便宜,只是刷卡,銀行會收取1.5%的手續費。我告訴老公要告訴我多少錢,回臺灣再還他錢,可是他到現在都沒向我要,所以實際價格是多少,目前,我還不是很清楚。

本來想買比較便宜的 M61674
老公說差沒多少錢買功能齊全的,所以只好買了這個 Alexandra短夾,頭先還心不甘情不願地想:「幹嘛買個貴的!」,可是後來想到我想買LV的理由是我很不愛惜東西,習慣把錢包和一堆哩哩扣扣放進大皮包,所以只要一段時間皮包都會傷痕累累,很難看,如果買了M61674,那個金屬的部份不久後一定會有悲慘的命運,不像Alexandra,只有一個小金屬扣,刮痕比較不容易看出來!

離開LV後,老公說要到地鐵站瞧瞧,所以就往地鐵站去,不愧是名品區的地鐵站,連壁畫都很時尚,而且在地鐵站就可以見識歐洲人的誠實,因為沒有「柵欄」,可是他們都會乖乖到右中圖那個橘色機器前面嗶一下他們的卡再進到地鐵站,老公說因為被突擊到需繳高額罰款,所以應該沒有冒險犯法的人吧!

 

司法宮(Palais de Justice)是歐洲十九世紀時的最大建築物,自1866年起,花了十七年時間方告峻工,是名建築師波拉爾所設計的,佔地26000平方公尺,大廈圓頂的四角有分別象徵執法Justice、仁慈Clemency、力量 Power和法律Law的塑像,內部大部分用於旁聽廳,還有檔案室和執法機構的辦公室。中央聽政大廳的圓頂高達122米,建築融合了希臘、羅馬和巴比倫等風格。 
地址:Poelaertplein 1, Brussel Justitiepaleis, 00 Brussel

在司法宮左側廣場的則是1935年5月5日豎立的|國家戰爭步兵紀念碑"Ter Ere van de Belgische infanterie"

老公把車停在小薩伯隆廣場(petit sablon)旁的街道,所以這裏就是布魯塞爾走路的起點,小薩伯隆廣場我覺得是個小而美的公園,建於19世纪,柵欄有48個塑像柱,代表中世紀的48項職業。在公園最裏面的水池,有對抗西班牙菲力浦二世暴政的英雄- 埃格蒙Egmont侯爵和豪恩伯爵雕像。


繞過水池,經過臺階就可以到埃格蒙宫(Egmont Palace),這是16世纪以來最後一座在薩伯隆建的宫殿和私人府邸,現被改造成比利時國家大會。1973年,英國、愛爾蘭和丹麥在此加盟歐州共同體。
薩布隆聖母教堂(eglise notre-dame du sablon) 是火焰式哥德式的美麗教堂,就在petit sablon
對面
Rue du Sablon, 1000 Bruxelles


觀看行程相片:

http://www.flickr.com/photos/fanglanhsu/sets/72157627291025347/detail/


文章標籤

fanglan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早上八點多,我們到了安特衛普,整個街道車少、人少,我可以輕易地在馬路上快樂地奔跑,在歐洲這段時間發現大部份的城市十點後才會開始熱鬧起來。

進到安特衛普,會看到一個 巨大的紀念碑Schelde Vrij(Free Scheldt),以前,船隻在斯凱爾特河(Schelde)航行,必需向荷蘭繳稅,1863年比利時成功和荷蘭協議,取回了船隻自由航行權,所以比利時於1873年在此地豎立這個慶祝重獲自由的紀念碑。紀念碑高20米(66英尺),站在紀念碑頂端是海神-海王星(Neptune),他的右手拿著三叉戟,兩側分別是貿易神-水星,和代表安特衛普的跪姿女人。 紀念碑下面裝飾著船舶的船首,紀念章,花環,獅子…等,底座的浮雕是水神(Water god)噴出斯凱爾特的水。



New Palace of Justice
新司法
建於 2006年,由理查德羅傑斯設計,最醒目的就是鋼構猶如翅膀的屋頂。
旁邊則是電車站,還有一排可以租借的腳踏車,交通非常方便。


 
 

Monument Lambermont紀念碑建於 1912年,是紀念取回斯凱爾特河(Schelde)自由航行權的功臣-男爵Lambermont,中間的石雕代表自由航行於Schelde河的船,在船的背後,面向司法宮的方向Lambermont坐在長椅上沉思。在碑壁上刻有他的功蹟,我很喜歡歐洲的雕塑作品,每一面都具有可看性。

 Waterpoort(City Wall)
從14到19世紀是圍繞城市防禦牆的一部分。此門靠近市中心而且需經過此門才能到河岸,所以有人叫它Water Gate(水閘)。
門是裝飾豐富的巴洛克風格。 在東邊,它採用了海神的雕像而另一側則是徽章和紋章獅子。但此門似乎曾數次被移動,已不在原址。

Royal Museum of Fine Arts 皇家美術館成立於1810年 ,展品集合了從十四到二十世紀繪畫 、 雕塑等藝術作品。 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建築成為安特衛普Zuid區的地標。博物館四周到處可見大型雕塑品,最令我嘖嘖稱奇的是前面的池塘,遠看以為池塘裏的水很綠,近看才發現水其實很淺,會呈現綠色是因為池底都是綠色葉片,它的材質看起來很像陶瓷,我覺得是個很棒的點子。


在往市集廣場開車的路上,發現在河邊有一個很大的停車場,許多人都停車於此處,所以我們也把車停下來湊熱鬧,但是看不出所以然,所以就開車往't Steen前進,老公讓我先下車,他去停車,逛到Zuiderterras橋上才發現,原來't Steen離那個河邊停車場大約二百公尺,而 't Steen離市集廣場大約10分鐘的距離,如果停在河邊停車場就可以省下一筆大約7.5歐元的停車費了。


 

Noorderterras-ZuiderterrasZuiderterras橋,只能說是個「半橋」,從橋頭看,寬闊的橋面以為可以通車,結果橋到了河邊就斷了,所以大家千萬別把車開上去。在橋上有一個羅馬女神Minerva望向斯凱爾特河(Schelde)的雕像,她是掌管智慧和藝術的女神。

到訪的這一天橋邊和't Steen間的停車場和空地都被圍起來當極限運動比賽的場地,所以人很多,很熱鬧。

't steen (Het steen)斯騰堡或史提海洋博物館,城堡修建於1200年至1225年間,是安特衛普歷史最悠久的建築。 該城堡的名字“Het Steen”的意思是“石頭”,曾是貿易重鎮,也曾是神聖羅馬帝國的一個重要防禦堡壘。
最初,它被稱為安特衛普城堡(Antwerp Castle),大約1520年,查理五世對城堡進行重大改造時將它改為現在的名字。 在1303年至1827年間,這裡曾被作為監獄,後來城堡的一部分被毀,在修建連接港口北部和南部的道路後,它成為了船隻博物館,城堡入口有『Lange Wapper』雕像,這個巨人喜歡住在海邊、河邊,可以輕易從一個村莊跳躍到另一個村莊,會騙取女人的母乳,逗弄醉鬼、欺騙小孩,笑聲像個魔鬼。


市集廣場(Grote Markt)是安特衛普舊的市中心,周圍有很多著名的建築,包括市府大樓、大教堂、商會大樓等。

在市集廣場上我覺得最美麗的建築物就是安特衛普市政廳(Stadhuis),1564年建造的市政廳是一棟結合佛蘭德斯與義大利風格的文藝復興建築,這種風格在比利時的市政廳建築中是不多見的,其他城市的市政廳多採用哥德式。在市政廳前方就是有名的布雷寶(Brabo)噴泉, 傳說很久以前有個叫Druon Antigoon的巨人霸佔薛爾德河, 並強迫往來船隻繳交稅金, 如果不服從就會遭斷掌的懲罰, 後來有一個英勇的羅馬士兵斯爾菲斯布雷寶(Silvius Brabo)為民除害, 砍斷巨人手掌並丟入薛爾德河, 從此人們獲得自由噴泉上方 便是布雷寶砍斷巨人手掌拋入河中的英姿據說安特衛普的名稱即來自此傳說。

建於1352年的聖母大教堂Onze Lieve-Vrouwkathedraal(德文),是比利時最高的哥特式教堂,用了169年才基本建成,教堂內保存有很多宗教題材的繪畫,包含魯本斯畫作。教堂的鐘樓高123米,被譽為“中世紀的摩天大樓”是船隻進入安特衛普港極好的標誌!!
地址:
Handschoenmarkt 2000, Antwerp  

   

夫倫廣場Groenplaats
這裡有魯本斯雕像,
Rubens為義大利式的法蘭德斯畫家,是十七世紀巴洛克藝術的大師。他精研義大利的古典與文藝復興藝術,也從法蘭德斯的藝術傳統中發展出個人的風格。他的工作室中曾經聚集當時最優秀的助手。

廣場的一側是希爾頓大飯店

Carolus Borromeus Church
這座天主教堂由布魯塞爾神父Aquillon和布魯日修士Friar Huyssens設計,耗費了7年時間建造。 是座
巴洛克風格的教堂。教堂有金壁輝煌的聖壇和許多繪畫,這一天,正巧碰到婚禮,所以教堂外聚集許多賓客。

午餐時間我們選了一家速食店,順便上廁所,老公買了「薯條」,讓我生了個小氣,因為那麼多東西,老公卻點了我最不愛吃的薯條,老公說因為老閭不會講英文,所以他也不知道要怎麼點其他的東西。這份薯條還很「貴森森」,一份是4歐元。
 

城市景點介紹:

http://www.aviewoncities.com/antwerp/royalmuseum.htm

觀看行程相片:

http://www.flickr.com/photos/fanglanhsu/sets/72157627280602663/detail/

't Steen

fanglan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7月21日是比利時的國慶日,每年根特總會舉辦慶典慶祝(Gentse Feesten/The Ghent Festivities),今年是在7月16-25舉行國慶慶典,我到訪的時間是7月25日剛好是慶典的最後一天,老公還一直唸著會不會看不到該國歡樂的樣貌。

老公讓我在「老法院」前下車,他去停車,可是去拍攝時,我才發現它的前庭就是停車場。結果老公開到幾百公尺外的室內停車場停車(室內的停車費比較貴)
建物前方是HIPPOLYTE METDEPENNINGEN的青銅雕像HIPPOLYTE METDEPENNINGEN是比利時根特律師協會會長,比利時獨立後,在1830年他成為市政委員, 1846年他聯合創辦比利時的第一個政黨-自由黨 。

根特位於斯凱爾特河和萊斯河匯合處,有運河(長26公里)通北海 ,和布魯日一樣可以看到許多旅客搭船遊覽,可是我覺得建築物比較雜亂,不像布魯日的河道會讓人有一種平和寧靜的感覺。

另一個和布魯日街道不同的地方就是密密麻麻像蜘蛛網般低懸的電車線,有些狹小的街道,電車要走、小車要走、載貨的大卡車要走,過馬路要東瞧西瞧,有時車多,又沒有紅綠燈,過馬路就變成了緊張的事。


抵達handelsbeurs monument所在的廣場時,舞台場景幾乎已拆除完畢,許多大貨車已裝好貨準備運走。

但是,以下的幾個景點,就可以感受到慶典的氣氛,不過景點都被巨形的表演舞台或攤位圍繞,到處是擁擠的人群,如果喜歡聽演唱的人來到此地可以一起分享愉悅的氣氛,而我那個先前一直唸著要一睹慶典的老公,只會一直拉著我往前走,想要脫離人群。

聖巴夫教堂(St. Baafskathedraal)前身是942年建造的禮拜堂遺址,這所教堂建於12世紀,歷時四個世紀才於16世紀全部完工,這座由白色石頭砌成的教堂,融合了羅馬式 (Romanesque style)、哥德式(Gothic style)及巴洛克(Barock)建築特色,塔樓高達89米.教堂內收藏許多藝術傑作,包括:德.克萊耶、法蘭斯.布爾布斯的作品;其中范艾克兄弟 (van Eyck)在西元1430年左右完成的屏風式祭壇畫《神秘的羔羊》,據稱是早期法藍德斯藝術最偉大的作品,需付費觀賞。

根特鐘樓Belfort
鐘樓建於1300年前後,鐘樓塔頂是由四個角塔和板岩尖頂構成,尖頂的旗桿上旋轉的銅龍是仿造14世紀的銅龍。 原本這個建築是為緊急時候召集軍隊的目的而建造的。



Sint Jacobskerk的場景佈置是我覺得最特別的,乍看之下以為很多人站在樓上觀看表演,其實他們都只是人偶而已,讓人不禁會心一笑!

走著走著,經過一家禮品店,首先被店外的鐵偶吸引,突然眼睛餘光瞄到一個人,原以為是另一個人偶,仔細一看,原來是一動也不動的「真」人,實在佩服這些老外的勇氣,本想正面拍一張,一來怕唐突,二來是路過的人太多了,很容易拍到其他行人,所以,趕快在側面按下快門照一張。

  City Hall (Stadhuis)
由兩座建築組成,朝北的是
16世紀哥特式建築,朝東的是17世紀文藝復興式建築。

葛雷芬斯丁城堡( Gravensteen )又稱公爵城堡:Gravensteen建於西元1157-1191,是帶著復興式閣樓的根特著名建築,窗戶上的14個壁龕裡放著公爵們的鍍金頭像。城堡被雷爾河Ley圍繞著,在中古世紀是公爵們權力鬥爭的中心。 在19世紀曾成為私人產業做為紡織工場,後在20世紀則成為展示武器刑具的博物館。

在前往葛雷芬斯丁城堡的路上,老公問我想吃什麼?我告訴老公想喝湯(不知為什麼來歐洲後最喜歡喝熱湯),剛巧路邊有一家看起來生意很好的店叫「souplounge」,由幾個辣妹經營,強調健康飲食,套餐有湯、二個麵包和一個蘋果湯裏可以隨顧客選擇加什麼料,老公加買一個三明治,法國麵包裏夾的內餡都是蔬菜,可是非常好吃,全部只有6歐元左右,是我在歐洲旅遊所吃餐飲中最便宜,物超所值的一餐。

 

觀看行程相片:

http://www.flickr.com/photos/fanglanhsu/sets/72157627308356336/detail/

fanglan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很感謝網友Erica邀請我到她的公寓吃美味的午餐,蒙她賜教,知道去那裏買郵票。

她告訴我在市中心有一家文具店,名字叫做「Bruna」有賣郵票,所以離開她家後,我就到Bruna買郵票。


其實之前在閒晃時,到處都有看到「TNT」的郵筒,也知道只要貼好郵票投進去就好,可是,就是找不到郵局,怎麼也沒想到過去經過很多次的文具用品店裏就有賣郵票。

要寄國外是要投郵筒左邊的口,也就是右中圖寫著「overige postcodes」的口。
向店員說明,我只是要寄平信後,她說有二種,問我要那一種?反正我也想集郵當紀念,所以就各買一種囉!等一下,就可以在信封上貼上郵票寄回台灣去了,Erica告訴我大概是一星期左右。希望回家後,能看到這來自遙遠國度的信封!

上面那張是4.75歐元,下面那張則是5.70歐元。

fanglan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布魯日的教堂很多,最著名的是「聖母大教堂」,可是我東走西走,等到整理相片時,原來最後那間按下快門後就離開的教堂就是聖母大教堂,難怪印象中門口都是人,因為看到側面,我以為那是我到過的教堂,唉~~,教堂看太多,有些混淆了!

聖母教堂
聖母教堂 (荷蘭文:Onze-Lieve-Vrouwekerk)於13世紀修建成現今哥德式風格的教堂,其鐘樓高122米,是布魯日最高建築、世界第二高磚砌塔樓(最高的是德國蘭茨胡特的聖馬丁教堂)。
教堂內佈置和陳設則採巴洛克式風格,在教堂右側祭壇的上方
米開朗基羅創作的白色大理石雕塑「聖母與子像」在1506年由來自莫斯克恩家族的商人購得並贈送給聖母教堂。
 教堂的祭壇大廳安放著勃艮第公爵勇者查理及其女兒瑪利亞的豪華棺椁。

聖吉利斯教堂,安葬在這座教堂裏的漢斯‧梅姆靈去世時是布魯日最富有的居民之一。教堂建築屬於前哥德式建築,是布魯日唯一一座所有殿堂高度都一樣的教堂,它常會給人一種鄉村教堂的印象!

1240年左右,聖‧雅各布已經成為一個獨立的教區,當時,由於布魯日經齊發展迅速,加上教堂正好位於通往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Santiago de Compostella)的路上,因此成為人們朝聖路上的一個休息站,由於這個原因,教堂的徽標才有著名的聖‧雅各布貝殼(含義指西班牙的朝聖地),我在教堂附近的地上就看到個銅雕貝殼。

因為門口地上放了一個牌子上面看到一個歡迎進入的字,所以我踏進了教堂,可是教堂沒有遊客,只有一位女生在前面走動,所以我只敢在後面偷偷拍照(因為不知能不能拍)。

這是我很喜歡的教堂,顯得明亮,前方佈置許多油畫,後來從導覽手冊知道有一幅「基督復活」的油畫,這所教堂在1619年由耶穌會風格大師修道士比德.海森斯(Pier Huyssens)設計,因當時正值16世紀反對宗教改革時期,所以教堂大廳明亮又充滿情調,這裏的聖母瑪利亞看起來衣著華麗且秀氣,教堂裏不時傳來管風琴演奏,使得我有肅穆又平靜的感覺。


 

 

聖薩爾瓦托教區(St. Salvator's Cathedral)大約成立於公元850年左右,是布魯日最古老的教堂,教堂和塔基是12世紀建造的,原本只是神父帶領的小教堂,比利時獨立以後,1834,布魯日新上任的主教在Saint Salvator教堂登基, Saint Salvator因此得到大教堂(Cathedral)的身分.當時人們為了讓教堂的外觀能搭配它的身分.特別請當時英國有名的新哥德風格的建築師William Chantrell,來為Saint Salvator設計一個顯眼的高塔,設計師融合教堂本身的特色,設計了一座羅馬式高塔,使期望新哥德式建築的人大為不滿.後來,比利時皇家古文物保護協會在它的塔頂加了尖峰。


耶路撒冷教堂是義大利貴族富商安爾莫斯.阿道那斯(Anselmus Adornes)於1470年前往聖地朝聖,回來後按照耶路撒冷聖墓教堂的樣式改建了這個教堂。在這座具有東方色彩的八角形教堂塔頂,裝了一個用紫銅製作的圓球,象徵著地球,地球的上面又安裝了一個馬耳他十字架。這個教堂目前仍是私人教堂。

為什麼要特別介紹這個騎腳踏車的人呢?因為他是……
警察。
不知道是不是布魯日的街頭太多車輛單行道或禁止通行的地方,所以在某些地區會看到警察騎腳踏車協助民眾或維護秩序。

推薦網站:

http://www.use-it.be/

觀看行程相片:

http://www.flickr.com/photos/fanglanhsu/sets/72157627307949750/detail/

文章標籤

fanglan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楊‧凡‧埃克廣場矗立著楊‧凡‧埃克(Jan van Eyck)的雕像,Jan van Eyck是尼德蘭文藝復興時期最早大師、歐洲油畫發明者、北歐文藝復興先驅者,也是十五世纪北歐後哥德式繪畫的創始人,有名的「根特祭壇」,他就是其中一個作者。
畫家雕像對面就是市民會館(poortersloge),是中世紀時期布魯日人聚會的地方,2006年則是城市檔案館,在建物的角落可以找到「布魯日熊」的雕像。

布魯日是比利時最浪漫的城市,布魯日市區部分的特色之一是運河,部分遵循天然河道,部分人工挖出,所以有"小威尼斯"之稱,布魯日建有大大小小逾50座的橋,所以坐船遊覽是很好的方式。

在布魯日, 隨處可見的山牆式房屋是受到文藝復興年代的影響. 山牆式的風格指的是房屋前門常由一片向上攀升後形成三角鋸齒收斂的磚牆所裝飾. 這樣的房屋在遊客聚集的市集廣場可以清楚看到,但在運河二岸,住宅也通常是這種形式,有些房子正面也許不是山牆,但在側面還是可以看到山牆的設計,布魯日的房屋有個奇特的媚力,那就是風格並不一致,但又不顯得突

在贊德廣場('t zand)南端聳立著布魯日新音樂廳,大約在1997年為了滿足在建築風格上獨具特色的設計要求,布魯日進行了國際招標。最終由根特保羅.羅白萊西特和希爾德‧戴恩得標。

廣場的噴泉則由斯特凡.德.普余特夫婦設計,噴泉由四根鐵銹色的鋼柱組在,在它們的旁邊擺放經過拋光的青銅塑像,水在這組雕塑裏起了一個連接的作用。正在洗浴的人物塑像代表佛蘭德四座名城-安特衛普、根特(Gent)、特賴克(Kortrijk)和布魯日,第二組魚夫的群雕則反映布魯日和海洋的關係,第三組則表現佛蘭德風情,而騎自行車的群雕則是表現自行車是布魯日最理想的交通工具。

在我們前往布魯日另一個城門的途中,看到了大型貨船和運輸船的停泊區,旁邊有公園,好玩的是公園草地上沒有任何一人,卻有一群烏鴉和一群兔子,可是兔子的警覺性變高的,只要我向牠們靠近,牠們就會鳥獸散,所以我只能遠遠地拍牠們。

觀看行程相片:

http://www.flickr.com/photos/fanglanhsu/sets/72157627307949750/detail/

 


文章標籤

fanglan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公元843年查理曼大帝的三個孫子訂立「凡爾登條約」將查理曼帝國一分為三:日耳曼路易獲得後來發展成為德國的地區,禿頭查理獲得了法國及佛蘭德地區,羅退爾分得其餘地區。佛蘭德的第一位伯爵「鐵臂巴爾杜恩杜恩」蓋了第一座保護佛蘭德海岸的城堡-布呂吉亞漸漸演變成今天的「布魯日」。所以在1700至1800年布魯日城的外城酷似一個蛋,城外至今的變化非常大,城內則變化小。

經過建于14世紀中期,並在1402年改建的十字城門,進入布魯日城,在城門的旁邊可以看到「好日子(Bonne-Chiere)」磨坊及為其提供動力的風車。


布魯日重要街道從四面八方通往城中心-布魯日的集市廣場(Markt或Grand Place),廣場大致是四方形,每邊長度約為100米,除了人潮還可以看到city tour的小車、旅遊車及馬車,整個廣場非常熱鬧。

在集市廣場上最引人注目的建築就是布魯日鐘樓,它并非教堂也不是市政廳,而是自由和富裕的象徵。

鐘樓的底層(至平頂小塔)是13世紀修建的,第二層(至帶有四個尖頂小塔)增建於14世紀,頂部裝有編鐘的八角形建築則是15世紀建成,鐘樓高度為83米,內置366級階梯。鐘樓上面本來還有一個小塔,但已於1741年焚毀。

鐘樓的前方有一個銅製模型(下左),盲人可以觸模來感覺鐘樓輪廓,及注有盲文街道名稱的城市地圖。


鐘樓的二樓有販賣部及上鐘樓參觀的售票處,不想把時間浪費在排隊的老公認為買一本導覽手冊比上樓參觀有意義,因為手冊上有景點介紹,也有好看的相片,比自己走馬看花要好。我買了中文版的手冊,價格是7歐元。

在集市廣場的中央,矗立著揚·布雷德爾(Jan Breydel)和彼得·德·科寧克(Pieter de Coninck)的雕像。 

此雕像於1887年創作,為古羅馬藝術風格。

歷史小說「佛蘭德的雄獅」中描述1302年在反抗法國政治壓迫的鬥爭時,Jan Breydel是屠戶首領,Pieter de Coninck則是織工的領袖。

 

 


集市廣場另一側建物是省政府(Provincial Hof)和郵政總局(紅色),

西佛蘭德省政府原來是水廳 Waterhall,在1787年被拆除,代之以一座古典主義建築,自1850年起充作省政府,1878年大火後,於1887年重建為新哥德式風格。建物的一樓有展覽室可以參觀,但二樓以上則是「遊客止步」。

廣場的另二側設置了咖啡廳、餐館,我們就找了一家速食店,坐在餐廳外的座位與大家一起共享廣場美景,不過,隨便一個餐都要六塊多歐元。

右上圖左側的建物就是「克能堡(Cranenburg), 1488年奧地利皇帝馬克西米徳安曾被囚禁在這裏。

 

在集市廣場旁邊的城堡廣場Burg/Place du Bourg匯集了宗教和政府公共機構之建築。

Burg廣場最美麗的建築首推建于14世纪哥德式的市政廳。它是比利時最古老的市政廳。內部第一層的哥德式大廳內懸吊式的木製拱頂製作於14世紀,牆壁上的新哥德式壁畫則為19世紀末浪漫主義的作品,外牆上刻有聖經故事和佛蘭德歷史上的英雄、伯爵和公爵等人物的浮雕。


聖血教堂(Basiliek van het Heilig Bloed)位於市政廳的右側,其下部是建於12世紀羅馬風格教堂的聖巴茲爾小教堂(Saint Basil,1139-1149)是布魯日最古老的建築,上部則為19世紀改建的新哥德式教堂,保存12世纪第二次十字軍東征時,從聖地带回保存有基督受難聖血的遺物。羅馬風格的特徵是房屋的建造必須用厚實的石頭搭建,建築物必須是小窗戶,高塔樓。建築有典型帶長廊的塔樓,塔樓成四角,有瞭望台。


老辦公廳(Oude Griffie)位於市政廳左側,立面為文藝復興式,修建於16世紀上半期,在山牆的上方屹立著正義女神金像,頂端的塑像為國王所羅門,直到20世紀80年代,該建築是法院的所在地,2001年因為極為出色的修繕工作,榮獲了「佛蘭德文物大獎」,紀念碑位于該建築通往魚市過道的側牆上。在門上方布魯日城市徽標裏的棕熊,據說是這個地區最早的居民。


在老辦公廳左側的是古典主義建築的「原法院」所在地,因為20世紀80年代布魯日的司法機關已遷入城郊十字門附近的現代化綜合辦公樓內,1900年左右,一些市政部門搬了進來,例如遊遊局就在第一層的左側。

大教堂教長住所(Propstei)建于17世紀,屬於巴洛克式風格。

市 劇院-1864年建築師Gustave Sain-teroy修建這所劇院,他將文藝復興風格和路特維希16世紀的建築風格組合在一起,因為不受喜愛曾被戲稱為糖果盒或巧克力盒,是目前歐洲保存 最完整的老劇院。劇院大門前有一座佩卡熱諾(Papageno)的塑像,他是歌劇「魔笛」中的鳥眅子,是杰夫‧克拉豪特的作品。

這二棟在路二旁的建築物左邊的是薯條博物館- Friet museum,比利時人真的很愛吃炸薯條,常看到薯條店外有人排隊,炸薯條實際上是來自比利時, 如今已成為世界各地知名的食品,所以比利時人都為此感到自豪。

右邊則是凡‧德‧波爾澤豪宅(Haus Van Der Beurze)建於15世紀中期,因為商人常聚集在這所房子前面開展金融交易,所以Beurze逐漸成了「金融交易所」的同義詞。

 

觀看行程相片:

http://www.flickr.com/photos/fanglanhsu/sets/72157627307949750/detail/

fanglan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離開vaals後,就到德國的aachen這個很受遊客歡迎的小鎮,但是aachen比較像都市人口比較多,走在街上的人是匆促的,並沒有其他小鎮優閒的感覺,一到鎮上,馬上就看到亞琛最重要的教堂Aachener DomDom是德國最古老的大教堂這座八角形的建築物,融合了拜占廷式和法蘭克式的建築風格之精髓,是加洛林朝代文藝復興的代表性建築。 亞琛大教堂是德國境內最早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的古蹟,同時也是世界九大教堂之一。


教堂開放免費參觀,但如果要拍照,就需支付1歐元的費用,工作人員會把一個黃色紙條綁在相機上,代表這個相機是可以在教堂內任意拍照的,可是到aachen時,我的canon相機因為拍太多法肯堡洞穴的相片,已經沒電了,只好由iphone上場拍照。

看到Dom的內部只有一個感覺,好華麗,很有王者的風範,到處都是金碧輝煌的感覺,因為沒有帶單眼相機來好好拍攝,在往後回憶起來,一定還是覺得懊悔萬分。不過還好iphone的後製軟體很強,至少還是拍出拼貼細緻的感覺。

在aachen到處可以看到水景雕塑,玩具娃娃噴泉(下圖左上角)是遊客們最喜愛的噴泉之一,這個噴泉雕塑由5個銅製人偶組成,特別的是人偶身體的關節可以活動。所以很多遊客會駐足玩每一個小人偶,彷彿回到年幼時光,它的位置就在Dom教堂邊。

我的iphone相機因為在洞穴拿來當手電筒用,所以拍完教堂後也沒電了,神奇的是,數位相機開關打開又有電了,硬是讓老公快速拍了二張,留下難得的紀念照。

晚餐選中一家生意頂好的名 叫「PALLADION」的餐廳,雖然服務生會講英文,但表達不很清楚,後來老公點了大約15歐元的三種肉拼盤,替我點了大約二十歐元的羊排,啤酒二杯, 每杯大約三歐元,所以這一頓又吃四十幾歐元,真是大失血,結果,羊排鮮嫩多汁,烤得恰恰好,老公的雞、豬、牛肉都覺得普普。所以我倆不禁懷念起 Goslar的餐點比較起來既便宜又好吃。因為相機都沒電了,所以無法和大家分享相片囉!餐廳有網頁,上面有菜單,如果要去吃,可以事先研究一下。

 

沒了相機,也沒了遊興,因為明天還要到布魯日玩,所以和老公早早回家休息,結束了今天的aachen旅遊。

看行程相片:

http://www.flickr.com/photos/fanglanhsu/sets/72157627306977142/detail/

文章標籤

fanglan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來到vaals只有一個原因,要來踩一下三國交界,所以來這裏會有個奇怪的現象,從Vaals上山,但是半路上會看到一個牌子上面寫著vaals並畫上一條長斜線,告訴遊客已離開vaals了。

荷、比、德三國交界點(drielandenpunt)。海拔322.7米,是荷蘭的最高點,這顆石頭上有1986,下方還有數字10,底下的三個文字分別是荷、德、法語,「年」的意思,也許是個紀念石!

三國交界是那三國呢?

荷蘭 德國 比利時
三國  Germany.png Belgium.png

三國交界的點上有一根柱子,插上比利時、荷蘭、德國三個的國旗。地上的圓圈則將三個國家的領土分別隔開,所以遊客們可以用二隻腳、一隻手分別碰觸三國的領土。

在餐廳前有個底部是三角錐的旗柱,上面懸掛的是比利時

國旗。

 

下面的三根柱子地標告訴遊客:「這是荷蘭的最高點。」,後面很高的建築物,則是觀景台,如果大家想測試是否有懼高症,或感受一下威力強大的風,可以花3.5歐元到觀景台上面觀賞三國不同的景緻。上去時因為想欣賞不同高度的景色,所以我是爬樓梯上去的,可是樓梯很難爬,有時會卡到鞋頭。

 

在塔裏面有懸掛說明牌,讓遊客知道現在望出去的是那一個國家。從荷蘭望出去看到的就是另一個有名的景點-瓦爾斯迷宮,此迷宮建於1992年,由著名英國景觀設計師阿德裡安‧費希爾(Adria n Fisher)設計。迷宮的圍牆由一萬七千株歐洲穗子榆(hornbeams)組成。迷宮途徑上設置了一些 自發噴水牆,這些電子控制的噴水牆會不時的給在迷宮中行走的人們帶來驚喜。 這個特徵使得該迷宮在世界上獨一無二。迷宮非常大,從邊緣走到中心,如果不走錯路的話,需要45分鐘。

 

在塔項懸掛的則是歐盟的十二星旗。


離開vaals前往aachen的路上,正好碰到牛群被趕回家的情形,龐大的牛隊伍井然有序,一隻接著一隻,只是牛一邊走,還拉得滿路都是牛屎。

觀看行程相片:

http://www.flickr.com/photos/fanglanhsu/sets/72157627179498927/detail/

文章標籤

fanglan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古爾河上的法肯堡(Valkenburg aan de Geul)又名泥灰石鎮,因為法肯堡的土質富含石灰。 當地的黃色泥灰石自從羅馬帝國以來就一直被用為建築材料。 法肯堡座落於林堡省南部的山區。 這個要塞城鎮又名為「溫泉(Bad)法肯堡」,或「泥灰岩堡(Mergelstad) 」,是荷蘭最高的堡,堡上勇者鬥惡龍的標誌顯得突出。


 

 初在網站搜集資料時,看到一堆廢墟的堡、黃色泥灰岩的洞內以及空無一人的街道相片,以為這是個寧靜的小鎮,沒想到一到這個鎮舉目所及都是餐廳和旅館,大型超市,隨處可見騎自行車的車隊及許多車子,非常熱鬧,難道這些人都是為了廢墟和洞穴而來?

後來走在小徑上,發現除了餐廳更有許多紀念品店有賣荷蘭鞋、可以雕刻的黃色泥岩…等,有時看似一道城門,但穿過後,又是許多條有著店和人潮的小徑,活像一個放大店面的逢甲夜市!


抵達後的第一個景點當然是去看廢墟城堡,賣票的小哥告訴我們票價是光看城堡4歐元,連同洞穴則是8.5歐元,因為來的時候有告訴老公想看洞穴,所以,老公很大方地買了8.5歐元的票。

閒逛城堡的感覺果真如我當初所預期的「斷垣殘壁」,可是卻也有一種頹廢的美。

在最上面的地方,設置了黃泥岩雕刻的工作坊,有工作人員示範泥岩雕刻,搭建的帳篷我覺得破壞此地的美感,可是擺放的藝術雕刻品,卻給這個地方增添了另一種可看性,因為泥岩的硬度很小,用指甲就可以留下刻痕,所以也可以看到這個廢堡的岩石上留下許多密密麻麻的字。不知這樣的遺跡還能保存多久?

城堡的另一個出口是一家餐廳,庭院的一角擺放當時這個堡在不同時期的樣貌,當然,這個堡在13世紀荷蘭人從法國人手中搶過來時已炸毀。
 


 

看完城堡後,拿著我們的票,找到了Gemeentegrot洞穴售票處詢問是不是持票就可以進入參觀,但售票人員說這個票不是他們售出,無法在這個洞穴使用,老公只好回去問餐廳裏設罝的賣票區詢問是否有另一個洞穴,售票人員說只有一個洞穴,因為搜集資料時,都只提到Gemeentegrot洞穴,所以我也一直以為只有一個洞穴,為了這個問題,老公就在洞穴售票亭和餐廳售票處之間來來回回走了三次,最後,餐廳干脆派員工帶我們過去,結果…

真的有二個洞穴,而且由餐廳樓梯走下來時,一個向左(Fluweelen Caves),一個向右(Gemeentegrot)
。至此,我們才確認Valkenburg的洞穴有二個,分別是佛魯威倫洞穴"Fluweelen Caves"和市巖洞穴"Gemeentegrot",老公問帶路的小哥那一個比較好,他很得意地說當然是他們的好,因為壁畫比較多,當時我想應該是「老王賣瓜,自賣自誇」,但後來看到網站大家拍攝的相片,我發現Gemeentegrot洞穴加了很多的人工裝飾物,真的印證老公當時的想法:「Gemeentegrot比較商業化。」

到了洞穴入口,因為導覽場次的時間還沒到,我們就在售票亭內吃午餐,時間到時,我們的導覽人員點燃一個類似煤氣燈的燈具,準備帶一票人去看洞穴裏的壁畫。
雖然她英文講得很流利,但因為導覽時講的是荷蘭語,所以她給了一張英文解說,請我們自己看,所以導覽時,老公叫我站在最後面,等人群開始移動,我們再照相,才不會相片上一堆人頭,但是只要燈離開一段距離,整個洞都是暗的,一點光線都沒有,所以是有始以來第一次,對著黑暗的洞穴按快門,不知道自己會拍到什麼,結果發現canon sx210is蠻爭氣的,在完全黑暗的洞穴拍出來的相片讓我非常滿意。

其實這些洞穴並非天然產生,而是為了開採建築材料而鑿出來的洞穴,而壁畫是工人們閒暇時的畫作,不過水準這麼好,我和老公說該不會找人進來畫給我們參觀吧?

洞穴的出口就是法肯堡廢墟,所以,大家以後如果要來此地,應該先去看洞穴,出洞穴後再看堡,才是正確的流程。

這個鎮的vvv旅遊局前有一件雕塑品,獲得許多小孩的喜愛,仔細看原來有一個男孩在撫摸狗,狗和人的表情非常溫馨,讓孩子們也忍不住伸手去摸那隻狗。

快離開鎮時,被一條綠色隧道吸引,赫然發現一個很像城堡的建築物,它就是Schaloen堡,目前是酒店。護城河外的庭園可以隨我們走動,但 在門口有另外一個入口需購票進入參觀「水磨房」

最後,要說說這個城市讓我驚奇的地方:剛進入鎮區就被這掛在樹上的巫婆吸引,包含牆壁的裝飾都和巫婆有關,參觀赫茲山區的幾個小鎮,雖然盛行巫婆傳說,但奇怪的是除了櫥窗裏的巫婆玩偶外,我都沒有看到大型的裝飾品,卻在這屬於荷蘭的小鎮看到這麼大型的裝飾物。 

另外,在閒逛時經過一條小河,嚇了一大跳,怎麼有個女人沒穿衣服站在橋上看風景,還把屁股翹那麼高,定睛一看,原來是…旁邊還有一隻小狗在一旁陪著主人,頓覺畫面變得溫暖起來。

閒逛時,也發現一家頗具規模的賭場,應該也是此地遊客眾多的一個原因吧!

觀看行程照片:

http://www.flickr.com/photos/fanglanhsu/sets/72157627303513762/detail/

文章標籤

fanglan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在臺灣,有大同電鍋,煮飯是一件容易的事,只要內鍋放米和適量的水,外鍋放適量的水,開關按下,一段時間後,就有香噴噴的熱飯可以吃了。

在荷蘭感謝網友留言,告訴我「東方行」有賣好吃的米,所以買了米之後,馬上就煮了鹹稀飯吃。

煮稀飯,只要水加多一點就好了,加上超市買的特價碎牛肉,一盒大概600公克,2歐元左右,感覺比台灣便宜,所以我就加了半盒,再加上炒過的碎洋蔥(紅、白各半)、高麗菜、冷凍蔬菜,哇!就好吃的不得了,每次煮一鍋,我吃二碗,老公卻把整鍋吃完了,所以,我常笑他要節制些,免得肚子大得不像話。

提到冷凍蔬菜,老公買的時候,我還滴沽老半天,因為台灣的冷凍蔬菜都是玉米、紅蘿蔔、青豆仁,我覺得實在不怎麼樣,但是荷蘭的冷凍蔬菜,我就想給它拍拍手,有好幾種蔬菜,還有類似彎豆的東西,顏色豐富,各種營養素都有,加到稀飯裏,「色」馬上加分,看起來很好吃。

言歸正傳,第一次參考網站敘述我用2杯的米加了3杯的水和一些沙拉油,開大火煮滾,這時有了第一次溢鍋的狀況,開始轉小火繼續煮,可是不知何謂小火,所以不小心又有了第二次的溢鍋,打開鍋蓋,我不放心,還用湯匙像網站說的,把米攪拌一下,此時覺得水還是蠻多的,我把火關更小,煮了二十分鐘後,關火繼續悶,此後都沒有再打開鍋蓋,等了三十分鐘,老公下班回家,我打開鍋蓋發現鍋子底部有稍微變鍋巴,飯則太軟,所以我覺得算是失敗的成品。

今天,第二次用鍋子煮飯,我打算用我自己以前小時候的印象試試看,2杯米加2杯水滴二滴油,用電爐大爐10段(最大)煮滾,這次還是不小心溢鍋,我把鍋子移到小爐,掀開鍋蓋,發現,水幾乎全乾了,然後,我用大叉子在飯上插了許多洞,並且淋了半杯水,蓋上鍋蓋,將開關轉到2段讓它煮15分鐘關火悶,從小火到悶,我都沒有掀鍋蓋,煮完飯,我和老公就到超市購物去了,等我回來,打開鍋蓋,哇!真是極品!Q度剛好,鍋底完全沒有鍋巴,不禁佩服自己,又完成一項挑戰。


fanglan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白村(Thorn)顧名思義,整個城鎮的房子都是漆成白色,其原意是為了對一所十世紀建造的修道院表示敬意,以前這個修道院(abbey church)也是一所貴族的新娘學校,上流社會的千金小姐在此學習各種社交禮儀,培養淑女的風範。純白的屋牆搭配著窗台的白色窗簾與紅紅粉粉的小花盆,更是相得益彰。---荷蘭觀光局。

一大早到了索恩,街道不見一人,沒有任何聲響,感覺冷清的讓人毛毛地。被漆成白色的房子多半集中在有修道院的鎮中心,其他地區還是會雜著磚牆顏色的房子,所以有時會覺得在eindhoven也有許多社區會漆成白色,如果為了「白色」而來此區旅遊,好像也不是特別需要。

這一區的房子走道都是用河裏的鵝卵石拼湊圖樣,反而是有些特色,但也只有這一區才如此。

到Thorn時,我們是先把車停在有創始人雕像房子的前庭。

然後,就開始繞著Thorn最重要的地標建物-修道院的四周閒逛。修道院的牆上貼著許多石碑,上面記載著許多人名和年份,看到修道院內庭,你就會發現,原來修道院的院子就是墓地,埋葬許多在戰爭中死亡的人。

Thorn的生活重心似乎與修道院息息相關,在修道院旁邊設有集會場,看起來集會、表演都在此舉行,場地上面還有一個別緻的大布罩。

後來,開車繞Thorn邊緣區,會發現到處都可以看到這個指標性建物,同時,也發現一個名為「Kasteelhoeve De Grote Hegge」(右上)的地方,過去是貴族的房子,現在則是舉行私人商務會議、婚禮,(人員)聚會,家庭和企業活動的場所。

Thorn的默茲河畔設有碼頭,可以停靠遊艇,遠處則為核電廠。

觀看行程相片:

http://www.flickr.com/photos/fanglanhsu/sets/72157627302777574/detail/

 

fanglan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因為只有在荷蘭停留一個月的時間,老公說買洗衣粉太浪費,所以要我使用飯店Hotel 九樓的洗衣機洗衣服,可是Hotel和apartment這邊不相通,所以每次我都要背著洗衣袋先搭電梯到0層,再經過通道換搭Hotel的電梯到九樓, 等二個鐘頭後,再把這個流程反過來做一遍,很浪費精神和體力。有時三台都洗衣機已有人佔用,或洗衣時間沒估算好,就得來來回回走個幾趟。有時衣服比較多, 背著二個 洗衣袋怪不好意思的,所以興起自己做洗衣精的念頭。
飯店最不缺的就是肥皂,所以我把二塊肥皂用刀切成很小的薄片,因為理化說的:「顆粒愈小,反應愈快。」把它們丟進裝了三分之一瓶水的牛奶罐中,開始死命的搖,然後,放在櫥櫃裏等它們溶解,老公看到那一罐搖搖頭說:「小心別把衣服洗得都是肥皂顆粒!」
經過二天,去看成果,準備了杯子,打算像網站說的再把它們撈起來捏碎。
打開瓶蓋,把液體倒到杯子裏時,「哇!真美,泛著蠶絲的光澤,味道還是原來的肥皂味道。」用手撈一下,什麼顆粒都沒有,哈哈!趕快去用房間的洗衣機洗衣服囉!

fanglan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離開木板教堂時已經是十點半,估計一下時間,就和老公商量放棄中間Gottingen的這個小鎮,直接前往kassel,因為Bergpark Wilhelmshöhe威廉高地公園的水舞秀只有星期三和星期日的下午2:30舉行,今天時間正好,機會難逢。
威廉高地公園距卡塞爾市中心5公里,占地250公頃,海拔約550公尺,依山勢而築。是伯爵威廉一世1701~1707年建造的,並以自己名字命名。
到達公園大概是1:00pm左右,開車把公園周邊繞一圈,發現公園非常大,非常美,有三個停車場,而且距離海神廟可是不知道那個是最佳選擇,看到很多人都停最下面那個,我倆想大概這樣由下往上爬,可以把可是停車場都很遠,不知道德國人是不是認為本來來停車場就是要走路?不過看到有年長者都是搭計程車上山,不然,還有個選擇就是搭23號的公車上山,我倆決定仿效老外走上去。

第一個看到的大型建物就是Museum Schloss Wilhelmshöhe威廉高地皇宮博物館。

Museum Schloss Wilhelmshöhe,建於1786-1802年,曾是拿破侖弟弟的王宮,拿破侖三世也曾被囚禁於此。目前分成三個部分-古典大師畫廊、古董收藏館和白岩建築側翼(Weißensteinflügel)。古典大師畫廊藏有倫勃朗(Rembrandt)和范·迪克(van Dyck)的作品

博物館的前面有一個很大的花園,遠遠地看到巨人宮、大力士雕像和獅子堡就在前方,可是看起來都很小,可想而知,要爬上去絕不是簡單的事。博物館前方的二頭獅子我覺得很可愛,頭都是看另一邊,好像吵架似的,這和平時看到的獅子不相同。

爬呀爬,看到「惡魔橋」,休息拍照一下!不過網站其他人的相片,橋下可是澎拜的瀑布加上一條激流,不過此時可能是枯水期,河流看起來像一灘水。

繼續努力爬,因為很怕來不及,幾乎沒有休息,馬不停蹄地往上爬,爬到連拍照的心情都沒了,因為氣喘吁吁,還是離巨人宮非常遙遠。大約一小時後,終於爬到了梯級瀑布的最底層,看著幾百階的階梯,我告訴老公,只剩十五分,我沒有信心繼續爬到最高的地方,還是在此地等水舞秀的開始。
下圖樓梯旁那些彩色的點點,放大給你看,沒錯!那就是仍然努力往上爬的人群。
2:30pm一到,聽到拉警報的聲音,然後,上方看到至少三股水柱噴出來,慢慢………慢慢,水往下「溢」,因為我們是由下往上看,所以只會看到垂直的水流,可是我覺得上面一定有很多水池,等池水滿了,才會往下「溢」出,所以等到水流到我們這層,整整等了二十分鐘,和我原先的想像不一樣,我以為是像石門水庫洩洪,所以還問老公站在前面拍照的我們會不會被水濺濕?雖然如此,我覺得這20分鐘的歷程是值得等待的,雖然水流很慢,但是到最後水洩下來時還是覺得美呆了!

 

水舞秀快結束時,上方的看台會噴出大量水柱,完成水舞秀,可惜,我們離得太遠,無法真實感受到。在放水過程中,會看到外國小孩在水道上走,可以感受到中西文化的不同,如果是我早就嚇死了,那有可能放任小孩做如此危險的動作,尤其後面水流量大的時候,流速也比較快,其實是很危險的。不過據說當時設計者有估算時間,本來就是要讓遊客可以如此進行水上遊戲的。

老公說我們應該像別人那樣,爬到最上面,可以看到水噴出來,再跟著水走下來,這樣水舞秀的全程都有參與到,我和老公說別人可能是第二次來,所以知道可以這麼玩,我們是第一次,不知道可以這樣,而且,這樣下來,可能最下層廣場早已擠滿人,也不能像我們這樣佔到前面的好位置可以 拍照和錄影。


老公說要我陪他爬到最上面去,本來我還在耍賴不肯上去,但老公說已經來了,應該去看看,只好跟著老公再往上爬,但是每到一個平台,我就休息一下,所以不再像剛開始那麼辛苦,也不覺得累。

哇!終於爬到最高的地方了,但是卻發現如果站在高處看只會看到一階一階的水,而且看不到最後流到池子裏的情形,所以還是底層看,比較震憾。
爬到最高處,發現整個城鎮的美景盡收眼底,一開始上來的威廉宮變得很小。也覺得自己今天好驕傲,已經很久沒有爬這麼長的路了,可惜台灣沒有這樣的公園,不然就是個自強活動的好去處。
山頂上就是八角形宮殿建築的巨人宮(Riesenschloss),其上方又築起金字塔形的高塔,高塔上站立的是大力士海格立斯雕像(Herkules-Statue)這座宮殿自2008年開始整修預計今年會完工。

出了巨人宮後,發現正好有22號公車停靠在馬路邊,我告訴老公不想走路,想坐公車下山,但是網站說要坐23號公車,沒提到22號公車,所以老公就去和司機 說我們的車停在下面的停車場,公車是否有到那裏,司機說有,開了一張2.40歐元的票給我們(二個人是4.8歐元),我跟老公抱怨將近100元台幣,我寧可走路下山。老公說既來之則安之,沒想到這卻是落難記的開場。
公車走了一段山路後,開始出現住家,和我們上山的景象不一樣,停靠數站後,來到一個巴士站,全車的客人都下車了,司機也下車去和其他司機聊天,然後,又有客人上車,到了發車時間,司機又重新上車,開著開著竟然開出了kassel到了其他城鎮,繞了一大圈又回到了巨人宮,我告訴老公最好下車,用走的下山,但是老公去問司機,司機說我們應該在巴士站下車,後來上來一個英文很溜的肯亞人和司機互相說了些什麼,他告訴我們他和我們一樣,會告訴我們怎麼做!後來又到了巴士站,他帶我們坐上3號公車,沿路和老公聊得愉快,只有我一直覺的奇怪,他是半路上車,怎會和我們一樣?結果到了巴士總站,他告訴我們要下車,再轉其他公車。喔!老天!
我很生氣,一直跟老公抱怨這是他不聽我的話的結果!老公去問車站旁的Hotel人員,他告訴我們要搭train 1,所以老公帶著我去搭,可是我想電車怎麼會上山?會不會在某個地方下車又要走路或轉車?不過這次的司機是很會講英文的,我倆曾想提前下車,司機還很好心的轉頭過來喊我們不要下車,還有四站。後來,到了終點站,一下車真高興,原來出去就是information center,就在我們停車場的隔壁。
因為要等12分鐘才發車,所以司機下車去,老公向他致謝,順便聊天,我請老公幫我跟train拍一張,司機竟然問我要不要坐在駕駛座拍,嘻嘻!真是因禍得福,老公取笑我,應該高興了吧,有坐到巴士,有坐到train,知道了德國的票只要在時間內搭其他任何交通工具都是免費的。雖然如此,回到停車場已經5:30pm了,只好打道回府,很多景點都無法去了。對了!回到停車場剛好看到23號公車停在停車場讓客人下車,所以各位以後到這裏千萬不要像我一樣搭錯車了。
卡塞爾官網:很是要得,九國語言,簡體中文也在其中,不過不是很完全。
http://www.kassel.de/chinesisch/

觀看行程照片:

http://www.flickr.com/photos/fanglanhsu/sets/72157627237189358/detail/

fanglan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個在網頁絲毫找不到中文譯名的地點,為什麼會讓我前往呢?是因為在google搜尋Goslar圖片時,發現一個很不一樣的教堂建物,網站叫它為「木板教堂」,雖然距離Goslar小鎮中心20分鐘的車程,因為覺得好美,還是決定前往一探究竟。
跟著衛星導航機的指示,進入山區,沿路都是森林,還經過一個有著大型啤酒拖車熱鬧的露營場地,我跟老公說網站說是在湖邊,怎麼會一直往山上開,老公研究了一下路線,他認為衛星導航應該沒錯。

開了約二十分鐘後,眼前霍然開朗,好美麗的湖喔!原來Hahnenklee是個有許多湖泊環繞的氣候療養勝地。因為是山中的湖所以顯得寧靜優美。可是在Hahnenklee卻把它叫做Kranicher 「Pond」。可見這樣的池塘對德國人來講面積太小了!
沿著池邊散步,涼風徐徐,漂亮的草地,美麗的花,許多漂亮的飯店,遙望山間會發現有纜車正在載運遊客,還有許多騎自行車的人,走到某個飯店後方,還看到巨大的西洋棋,不知是否有人真的會在地上下棋。雖然可以看到許多遊客,但是卻沒有擁擠的感覺,有時也會看到老夫老妻坐在池邊談天,我覺得好像個世外桃源。
這個地方冬天則會有很多人來玩雪橇,所以是個四季皆宜的度假地點。


本想找人詢問木板教堂的位置,聽到鐘聲,抬頭一望,原來它就在半山腰,本來看相片,一直以為我會到一個荒涼的路邊看到孤單的教堂,沒想到竟然是在旅遊勝地。當我們爬上木板教堂的路上,才發現比較小型的旅館到處林立。


這個木板教堂它的名字是「Stave Church」梯級教會, 是Hahnenklee的地標,卡爾・ Mohrmann教授參考挪威「Borgund Stave Church」設計,在1907/1908完全使用Harz赫茲山區的木頭修建完成,此後, 它因建築形式獨特而遠近馳名。
 教堂的鐘琴(機械和電子鐵琴)音堿可以跨過四八音度,演奏音樂引人入勝,從我們進入Hahnenklee到離開,教堂的鐘聲一直不停演奏音樂,美妙的音律比其他教堂單調的鐘聲聽起來更加悅耳。 梯級教會目前常是婚禮指定地點。
我發現這個教堂的龍頭船和挪威不一樣,第二層的那二隻向下看,第三層屋項的那二隻向上看,挪威的每一隻都是雄糾糾向上看,真有趣,不知設計者心中的想像是什麼?

fanglan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Goslar大概是赫茲小鎮面貌最豐富的一個,有城堡、有半磚木的房子、有更多的紀念品店、更多的巷弄,還有一個礦坑的世 界文化遺產,附近有高山、有纜車、有湖、有不同其他地方的教堂,我非常、非常…喜愛它,如果想玩透透,大概得用二天的時間;但是在這裏開車很不容易,因為 是單行道,所以如果錯過轉彎點,就要再繞一圈,而且小巷弄太多,又長得很像,如果沒有衛星導航,可能連旅館在那裏都不知道!

 

這裏的很多黑色瓦片其實很像板岩或片岩,大部分都是在屋頂,有些會連牆壁都是用這樣的東西拼湊在一起,本來還想是怎麼固定的,後來在一面牆上,發現他們可能會局部用釘子固定,不過,我還是很佩服這種特殊的工法。

Kaiserworth飯店是一家四星級飯店建於1494年,位在Worthstrasse街角,面向市集廣場的凸窗、拱門十分優美。
飯店的前身是布料師傅工會,是Goslar當地製衣商人出資興建,藉以顯示財富、地位與影響力,鋒芒幾乎掩蓋了市政廳。幾個世紀下來,由於建築正面經常改建,因而成為今日綜合不同風格的迷人模樣,例如巴洛克造型人物像隱藏在哥德式風格的立基柱裡。
我唆使老公去詢問房價,老公回來後,說是在飯店後方的方間,開價130歐元,厲害的老公殺到100歐元,不過我們想把錢省起來去付罰款,所以與此飯店擦肩而過。

因為Kaiserworth飯店太顯眼了,所以竟然忘了拍「市政廳」,當然,我沒想到這個噴泉的鷹嘴會對著市政廳。
市場噴泉是集市廣場的中心也是鎮的中間點,更是Goslar的象徵,起初應該是一個連貫的藝術品,但是目前發現它的低盆噴泉水池是第12世紀羅馬式的古銅色鑄件,上部的老鷹是卻是不同的世紀的片斷: 身體起源于13世纪,冠則建於18世纪。


Kaiserringhaus building是市集廣場另一個表徵建物,位置在市集噴泉的後方。它的鐘琴響鈴和人偶是在1968年採礦1000年紀念會時由Preussag公司捐 贈,每天有四次分別是9:00/12:00/15:00./18:00, 三個小門會打開,並且有人偶表演Rammelsberg採礦的故事。另外,在8:30am和6:30 p.m.都會演奏歌曲,目前是Henry's Hotel所在。

Bakers’ Guildhall麵包師公會建築正面右側上方有一個盾形徽章,金色未加冕的老鷹心臟位置是薑餅,老鷹底下則有三個麵包產品。
屋子下半部的石底層於1557年在上部樓層加上一個美麗的半木料半灰泥的屋頂窗,以證明中產階級連續的成長和繁榮。

Great Holy Cross1254年是救濟院,提供窮人,病人和孤兒,以及朝聖者和其他旅客食物和住所。 750年後,它仍然符合初衷在相鄰的房子成立提供現代化的老人住宿場所。13世紀巴洛克時期的大廳建築則隔成一間間的小房間成為工藝家的工作室裏面並設有商店。
Kaiserpfalz Imperial Palace是1040 至1050年Heinrich III在位期間所使用的宮殿,超過200年的德國和歐洲歷史都與這裏有關。 在19世纪後期宮殿被廣泛地更新,宮殿上部大廳用巨大的壁畫裝飾
在St. Ulrich Chapel 教堂(最左邊)裡有Heinrich的石,在蓋子安置皇帝含錫心臟的金膠囊。


放時間:
April - October: 10 a.m. - 5 p.m. November - March: 10 a.m. - 4 p.m.Closed during special events
參觀費用:Adults EUR 4.50  Children/Youth EUR 2.50
超過十人的團體費用:Adults EUR 3.50  Children/Youth EUR 2.00

前面二尊大銅像分別是紅鬍子腓特烈與威廉二世Wilhelm Ⅱ



走到堡後,別有洞天,除了有一段的斷垣殘壁外,還有HENRY MOORE 1975的雕塑品,進入石門後還會看到一個小花園,當地一位熱心的民眾告訴我們,可以順著那條路繞行整個小鎮一圈。

Domvorhalle位於皇宮下方,與皇宮是同時期的建物,但1820年教堂被拆毀,只有剩下的入口玄關,目前翻修過的,主要是展出德國帝王用過的11世纪“Kaiserstuhl”帝王寶座。

Leather Tanners’ Mill "Lohmühle"
在1000年前,Gose和Abzucht小河的水被用於供給磨房動力,40多個地點至今僅剩下「Klapperhagen」磨房仍然還在運作。 它在16世纪初被修造並且成為水泥和一個皮革曬黑的磨房。

Die Marktkirche St. Cosmas und Damian在1151年首度被提及,它其實是拷貝現在已不再存在的皇家教會,一樣有二個尖頂、有長廊的有柱長方形大教堂的形式,只是皇家教會的長廊是Marktkirche的三倍。因為它的尖頂頗高,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它,所以它也可以說是Goslar的指標性建物。

在閒逛時,發現教堂牆壁外露的排水裝置,一個是排內部的水,一個則是排屋簷的雨水,而且都是銅管做的。
難怪可以存在那麼長久的時間。
Rammelsberg Bergbaumuseum林姆爾斯堡礦坑
林姆爾斯堡礦坑座落在哥斯拉的外圍,它是世界上唯一連續作業1000年以上的礦坑。於1988年關閉,並於1992年和Goslar中世紀老鎮與皇家宮殿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林姆爾斯堡礦坑目前已改建成博物館,有德文導覽。
Goslar景點網頁:  http://www.goslar.de/sights.html



fanglan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到Goslar已經蠻晚了,而且下高速公路時,因為只顧看衛星導航機,沒注意到限速「60」的標誌,等到閃光燈一閃時,才驚覺被拍照取締了,不知又要罰多少?
到小鎮後看到路邊建築懸掛「床」的標誌,詢問後,店家說已經客滿,但他介紹另一家80歐元附早餐的旅館,因為不想把時間浪費在找旅館上,所以就住進他推薦的旅館。
這家旅館很像「民宿」,停車場設在後院,所以停好車就從後門進到旅館(下圖黑色的就是後院看到的牆面),
後院有一個漂亮的花園,還看到在歐洲常見的景象-堆放整齊的木材堆。進到屋內,一人服務的小小櫃台,許多木造的裝潢是我所見的景象。



房間是在二樓最後面,面向後花園,打開門後,感覺像家裏的小房間,二張分開的單人床,牆壁懸掛32寸的液晶電視,浴室就像日本的那種乾濕分離一體成形的裝置,不過這個蓮蓬頭洗起來倒是比pullman的舒服。
德國的旅館是不會主動附牙刷、洗髮精、肥皂等物品,不過跟他們要還是會給。
對這個小鎮而言,這樣的房間其實足夠了,因為大家都在外面喝啤酒吃東西,飯店對大家來說,只是睡覺的地方而已。
入住時,飯店會給二把鑰匙,一把是開自己的房門,另一把做什麼用呢?
因為飯店在晚上十點至隔天早上8點,都會關閉前後門,所以這段時間,只能用鑰匙從前門進出。

之前住德國時,就對他們的窗戶很有興趣,只是台灣一直沒有這種的,可以「側面打開」,也可以「垂直放倒」,連開窗都變得有選擇性!

放好行李後,到鎮中心去找網站推薦的有中世紀風情的餐廳,網站介紹這家餐廳建於1521年,是帕提森式(partisan)建築物,有個很有名的雕塑叫做「奶油漢娜」,為什麼有名呢? 因為漢奶在翻攪奶油時,可能是要抓癢(我猜的),她一邊翻攪奶油,另一隻手還撩起裙子因些露出了大腿和臀部,因生動的肢體語言 而出名。可是逛好久,都沒找到,老公去問Kaiserworth飯店的人員,他只告訴老公,我們的圖是家Hotel,不是餐廳,也不肯告訴此家飯店的正確位置。
不過老公很厲害,硬是拿著圖對照,終於找到了!原來飯店正在整修中!不過飯店很有意思,大概怕大家向偊,所以在外面放了一個類似粗胚的仿製品。

後來在通往市集廣場的路旁發現一家佔據廣大Markkirche教堂旁邊空地的餐廳就豎著奶油漢娜的立牌,估計應該是飯店整修,餐廳另闢地點營業,所以決定還是在這家生意最好的店用餐,點的是當晚的special,老公點的豬排吃起來稍澀,我點的牛排則是好吃的不得了,整份餐包含主餐、薯條和沙拉,這種店的薯條就是和速食店的不一樣,非常好吃,價格也只有馬斯垂克那餐的一半,我個人是覺得算是物超所值了。這家餐廳的啤酒是「GOSE GOLD」這個牌子會依據客人點的大、中、小杯另外計價。

飯店的早餐是非常歐洲的,一進餐廳只要客人同意,立刻送上一壺絕對喝不完的咖啡,(右上角)起司和火腿種類很多,有果汁、牛奶、脆片、水煮蛋、西瓜、麵包…等,原本我只打算吃第一盤,可是起司和火腿有夠鹹,不夾麵包不行,所以只好再去拿個麵色來夾,麵包的口感很像貝果。西瓜超甜的,不輸台灣喔!後老公替我拿了一杯以為是優格的東西(左下角),這種奇怪的東西,即使感覺胃漲滿了,還是要吃看看,我的是百香果口味,很像優格味道的軟布丁,下面還有百香果口味像椰果的東西,我覺得奇特好吃。

觀看行程相片:

http://www.flickr.com/photos/fanglanhsu/sets/72157627108420847/detail/

fanglan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韋尼格羅德(Wernigerode)是德國中部城市。 在哈茨山北麓、霍爾特默河(Holtemme)和齊利爾巴赫河(Zilierbach)匯流處,1777年大文豪歌德到這裏時,當時的人還不常去哈茨山渡假。直到19世紀末因報紙的介紹才聲名傳開。成爲聞名遐邇的哈茨山區古鎮,當地民居以色彩鮮艶的半木屋結構爲特點,廣場邊的Breite街上有許多建於16至18世紀的建築值得仔細瀏覽。


Schloss Wernigerode韋尼格羅德宮矗立在市政廳後面350公尺高的山上,有軌鈴鐺古董車可直達城堡。不過老外們喜歡將車停在山下步行上山,我們則是將車停在山上最靠近城堡的路邊,從餐廳旁邊的樓梯上城堡。

韋尼格羅德宮歷經戰火幾番修繕,終於形成了今天巴洛克式和新哥德式相融合的建築風格,如今這個城堡已作為見證韋尼格羅德伯爵家族歷史的博物館向遊客收費開放。

在下山的路旁有一台機器可以作紀念幣,手續費1歐元,只要將5cent歐元放入後,轉動把手數圈,機器就會把硬幣壓扁,並壓上城堡圖樣,做好的紀念幣就會掉下來。

德國幾乎每個小鎮都有個市集廣場AM MARKT,在廣場的周圍有許多小店,也有很多餐廳、旅館,更有許多坐在餐桌面向廣場聊天的遊客。
而在市集廣場最顯著的建築物一定是「市政廳(Rathaus)」,市政廳建於1277年,是廣場上的中心建築,它的黑色板岩尖頂雙塔顯得格外醒目。

Breite Str.4號的Café Wien
建於1529年,是這條街最古老的建築。
聽說是有名的喝咖啡景點,不過我去的這一天沒開,所以也無緣嚐鮮了。
這裏的警察局很大,一整排像民宅一樣,但是門是關著的,好像假日警察也放假,前方是個廣場,有一個曲桿和球雕塑品的噴水池,孩子們有的躺在曲桿上面,有的玩水,大人們則坐在餐廳吃喝聊天,不亦樂乎。
 
觀看行程相片:

http://www.flickr.com/photos/fanglanhsu/sets/72157627107808105/detail/


fanglan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