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機場往市區的公路上又看到這片平坦的黃色草原,奇怪的是這次的北歐旅行只有這裏有看到這種景象。

Photo by FangLan Hsu
|
團友大森請吃的零食,外觀是玉米粒,有炸有烤的口感。(註:行程中領隊不時給話梅,領隊和團友也請吃核果類的點心,因為顧吃忘記拍了)

Photo by FangLan Hsu
|
維格蘭雕刻公園Vigeland Sculpture Park又被稱為「人生雕刻公園」佔地80公頃,1921年開始新工作室的計畫,直到去世前,他大部分時間都在工作室中生活創作。1947年將這座工作室及40年來雕刻的212件作品捐贈給奧斯陸市,無償二十四小時開放給市民參觀。園裡有一條長達850米的中軸線,正門、生命之橋、生命之泉、生命之柱以及生命之輪都位於軸線上,主要雕像、浮雕分佈其間。
Photo by FangLan Hsu
|
挪威雕刻師古斯塔.維格蘭(Gustav Vigeland, 1869-1943)是木匠之子,原本喜愛繪畫,1893年他到巴黎,成為著名雕刻藝術家羅丹的學生,受到羅丹的啟發,轉攻雕刻,諾貝爾和平獎的圖徽就是他的作品。

Photo by FangLan Hsu
|
在維格蘭雕刻公園裏的雕像除了維格蘭外,就只有橋樑四端花岡岩高柱上與蜥蜴互動的男女們。因為維格蘭認為只要沒有衣服,每個人看起來都一樣,沒有身份、地位和貧富的分別,所有人都是平等的。而這些與蜥蜴互動的雕像分別代表「搏鬥」、「掙扎」、「屈服」及「擁抱」四種情景。象徵人類在面對邪惡或恐懼時的不同心境,而這裏面唯一的女人是否也說明在當代,女人面對邪惡或恐懼總是選擇逆來順受不反抗?
「生命之橋」長100公尺、寬15公尺,橫跨池塘上,兩側各有29 座共58件彼此對稱的青銅雕像,盡訴人間百態。

Photo by FangLan Hsu
|
橋上最受歡迎的是左圖的「憤怒小孩」。很多遊客會握著他的左手安撫他,所以拳頭被摸的閃亮亮地,聽說他曾多次被偷,政府還付錢把他贖回來。
「生命之泉」由六位男性扛著,代表著人生不同時期的負擔;四溢的水流,是人生豐饒的象徵。

Photo by FangLan Hsu
|
噴泉四周角的樹叢雕,一角是天真活潑的兒童,一角是情思奔放的青年,一角是勞累艱苦的壯年,一角是垂暮臨終的老年,組成人生的4 幅畫面。底下的淺浮雕則描述生活形態。
Photo by FangLan Hsu
|
天真活潑的兒童那一區可以看出男童女童們的活動內容不同,女孩們在樹下聊天,男孩則在爬樹。

Photo by FangLan Hsu
|
走上樓梯登上平臺,回頭看向中心軸線,生命之泉盡在眼底。

Photo by FangLan Hsu
|
位在公園的小丘上的巨大花崗岩石雕作品-生命之柱,高14公尺,是從整塊大花岡岩刻鑿出來的,三個石匠花了15年的時間,才完成這件作品。 整個柱體刻滿121個人生百態,雕像柱頂多為小孩,每個人都付與它不同的解釋:人的復活、生存鬥爭、人的嚮往精神領域及日常生活和循環重複的超越。

Photo by FangLan Hsu
|
生命之柱台階的36座石雕,依青年、壯年、老年時期的人生百態,分成上、中、下3層,由嬰兒出生開始,漸漸呈現人生百態-童年時的捉迷藏 ,少年時的扭打玩耍,男女交往時的竊竊私語,老年期的熬度暮年,直至死亡為止。

Photo by FangLan Hsu
|
這些雕塑我對這個最有感,像不像做牛做馬的媽媽,原來全世界不論何處的看法都相似呀!

Photo by FangLan Hsu
|
公園內共有3面雕刻門,這面是女性為主角,另一面是男性,而前門是以昆蟲為主題。

Photo by FangLan Hsu
|
這日晷是否意謂時光荏苒呢?

Photo by FangLan Hsu
|
終點生命之輪,主體由七個人,包括男人女人和小孩,每個人首尾相連所組成的圓形,以環形的姿態,彰顯生生不息的精神,

Photo by FangLan Hsu
|
這公園裏也有很漂亮的玫瑰花園,看來挪威人是非常喜歡玫瑰的。

Photo by FangLan Hsu
|
對導遊和地陪的旅遊安排我是不解的,因為阿克胡斯古堡有開放的時間限制,維格蘭雕刻公園沒限制,結果我們先去看了後者,前者變成看圍牆,市政廳也關門了,所以無法從市政廳俯瞰古堡。以前我對這種沒看到景點的事是很生氣的,但上次和同學去金門自助,同學曾告訴我:「能出來玩這件事本身就是很幸福的,何必太執著什麼沒看到,惹得自己不開心呢?」想想說的也很有道理。所以很多人問我出門前會不會先做功課,我總說:「不會,因為先做的話會有太多期望,可能會導致更多失望,我只要把眼睛放在真正看得到的東西就好了。」

Photo by FangLan Hsu
|
Akershus Fortress介紹:
http://www.virtualtourist.com/travel/Europe/Norway/Oslo_Region/Oslo-214570/Things_To_Do-Oslo-Akershus_Fortress-BR-1.html
今日晚餐是中式合菜。不知為何這次旅程多中式合菜和buffet,我覺得上次去義大利吃的餐廳都比較有當地特色,每一次西餐也都有酒搭配,甚至最後一天在威尼斯的海邊用餐,真的好有fu,讓我念念不忘。(按下看我的義大利網誌)

Photo by FangLan Hsu
|
吃完飯去已關門的市政廳(Oslo City Hall)外面拍照。這座雙塔紅磚的市政廳是為了紀念奧斯陸建城 900週年而建造的.於1931年開始動工建造.但是中間受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響而停工.直到1950年才完成,二個塔高分別是60m和63m,是不等高地。每年超過四百項重要集會或晚宴在這裡舉行,其中最知名的就是每年12月10日的「諾貝爾和平獎」的頒發,諾貝爾當年立下遺囑時希望和平獎在還屬瑞典統轄的奧斯陸舉行頒獎儀式,雖然挪威在1905年獨立,諾貝爾基金會仍遵守其遺願,分兩地舉行頒獎典禮。

Photo by FangLan Hsu
|
天文鐘有五個指針:一般時間、恆星時、太陽的位置、月亮的角度和日食。

Photo by FangLan Hsu
|
Frigg弗麗嘉女神是眾神之神奧丁 (Odin) 的妻子,身為愛神和天空的女神,掌管婚姻和家庭,亦是光明之神巴德爾 (Baldrs) 和黑暗之神霍德爾 (Hoder) 的母親,她是唯一被允許坐在奧丁 (Odin) 的寶座上觀看宇宙萬物的神祇。 「星期五 (Friday)」一詞即由祂的名字而來。 。

Photo by FangLan Hsu
|
廣場上的兩隻天鵝代表孿生兄弟Balder巴德爾(光明之神)/Hoder霍德爾(黑暗之神),他們是弗麗嘉女神的兒子。

Photo by FangLan Hsu
|
市政廳入口處的兩側迴廊上精美的彩繪浮雕,是以挪威的文化、歷史及生活為主題。
門楣上雕的全是人民日常生活百態,室內的設計則由20世紀初,數十位挪威重要藝術家聯手完成,入口大廳及六個廳廊佈滿油畫,也是以挪威的文化、歷史及生活為主題。
內部可參考這篇:http://blog.yam.com/Edithhuang/article/40341894

Photo by FangLan Hsu
|
今晚住宿Radisson Blu Hotel Oslo,這家飯店就在火車站旁邊,火車站裏有超市,穿過火車站就到海邊。

Photo by FangLan Hsu
|
安排好住宿事宜,姚領隊和蘇導遊帶我們穿過火車站沿海邊走,遠拍奧斯陸歌劇院Operahuset。

Photo by FangLan Hsu
|
蘇導遊說這才是正面。

Photo by FangLan Hsu
|
走到阿克胡斯古堡Akershus Fortress,剛好有個門沒鎖,所以我們就從那個門鑽進古堡。

Photo by FangLan Hsu
|
阿克胡斯古堡是挪威喻康五世國王為抵禦外來侵略,於1300年設計並建造的,是中世紀最具代表性的建築之一,城堡在1308年國王去世前不久竣工。 在1319年後的60年間,挪威王一直居住在此。

Photo by FangLan Hsu
|
現在我們所見到的這座古堡是堅實要塞與華麗宮殿的絕妙組合, 這要歸功於17世紀初克里斯汀四世對這座古堡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建和裝飾,現在文藝復興式的建築風格是著名建築大師漢斯·斯汀文寇的傑作。目前城堡經常用來招待外國貴賓。
Photo by FangLan Hsu
|
當我們走到上圖這個地方,國防部的軍人出現告訴我們古堡已關閉,叫我們趕快離開。不過,姚領隊問他們能不能和我們合照時,他們倒是欣然同意,這算是意外收穫吧!

Photo by FangLan Hsu
|
走到卡爾約翰斯大街(karl Johans Gate),大部分的商店都關門了,不過餐廳還有營業,街頭藝人也沒完全離開,但我們團友開始走散了。

Photo by FangLan Hsu
|
這棟紅色磚牆新浪漫主義風格的建築看起來像教堂,其實是餐廳和商場一大棟建築的一部分。

Photo by FangLan Hsu
|
不過從它旁邊的樓梯爬上去就看到了奧斯陸大教堂。奧斯陸大教堂Oslo Domkirke是1697年建造的救世主教堂,是雕塑家古斯塔夫· 維格朗之弟埃馬努艾爾的傑作,花了約一世紀才完成。挪威國教-福音路德派,就以此大教堂為中心,教堂內部有德國製造由六千支管子製成的管風琴。

Photo by FangLan Hsu
|
回到飯店途中,我和阿美在天橋上的一家小型商店買蘋果。

Photo by FangLan Hsu
|
阿美請我吃好吃的冰淇淋,我不愛吃甜點,唯獨超愛冰淇淋,吃的時候會有幸福的感覺。

Photo by FangLan Hsu
|
早晨吃完早餐就外出沿著昨天的路線散步。(註:如果早起建議先去阿克胡斯堡再繞到歌劇院)

Photo by FangLan Hsu
|
Thon飯店就在海邊,地理位置頗佳,大門前的雕像很有意思。

Photo by FangLan Hsu
|
前往歌劇院途中經過的雕塑群

Photo by FangLan Hsu
|
奧斯陸歌劇院 Oslo Opera House占地3萬8千5百平方公尺,由挪威著名建築所 Snøhetta 歷時5年建造,於2008年4月正式啟用,享有世界十大最美建築之一的美譽(按下看十大最美建築)。主廳和其他兩個副廳可分別容納約1,350和400、200個座位。傾斜延伸至水中的坡道,象徵歌劇院無限想像的藝術空間。奧斯陸歌劇院獲得許多獎項:包括2008年被評為世界年度最佳建築─文化類 (culture award at the World Architecture Festival in Barcelona)。2009年獲得歐盟當代建築 密斯·凡·德·羅獎(Mies van der Rohe award)。2010年國際建築獎 (International Architecture Awards for the Best New Global Design)。

Photo by一正
|
奧斯陸歌劇院南部外牆有450平方米是玻璃,其中300平方米是太陽能電池板。 外牆一年可發電20618千瓦小時,使歌劇院成為挪威國內最大,利用太陽能供電的環保建築。

Photo by秀美
|
于2008年投入使用的奧斯陸歌劇院就像在峽灣中拔起的冰山。是全世界第一座可以在屋頂上漫步的歌劇院,白色屋頂是由3萬6千塊義大利大理石及花崗岩舖成的斜坡,人們可以輕鬆自在,或坐或躺,曬太陽看書,也可漫步上頂端,俯瞰整座城市和峽灣。 我很喜歡清晨陽光投射在玻璃被反射後,在建築物後端呈現出來的藍色。這個斜坡並不是一個坡面,而是分成許多有坡度的立體塊,所以往上或往下走感覺是輕鬆地,一點都不費力。

Photo by FangLan Hsu
|
斜坡旁邊還有一個小斜坡,連殘障者的需求都考慮到了,旁邊的扶手、輪椅走道一應俱全。

Photo by FangLan Hsu
|
歌劇院的飛塔包覆特殊設計有圖形的的鋁合金面板,有些凹有些凸,讓光線照射在飛塔上會呈現特殊的光感而不是一面的強反射光。

Photo by FangLan Hsu
|
站在頂端平臺,可以俯瞰四周景象:有特色的建築群。

Photo by FangLan Hsu
|
市政廳

Photo by FangLan Hsu
|
峽灣碼頭看過去有市政廳和古堡。

Photo by FangLan Hsu
|
在歌劇院前方海面上有一座12×17×16米不銹鋼和玻璃面板組合的雕塑品"SHE LIES"。這件作品是固定安裝,漂浮在一片水面峽灣,會隨潮汐圍繞其自身的軸線轉動,雕塑利用鏡像和半透明表面上的反射來呈現不同的色彩變化。女雕塑家呼應建築師的冰山概念。創作靈感來自"達斯Das Eismeer"畫作"冰海"。

Photo by FangLan Hsu
|
達斯Das Eismeer的畫作"冰海"想表達在冰原上,冰層受擠壓爆裂開,冰向天空刺出。船隻因此被吞食到冰原中的景象真的讓我很震憾。

圖片:https://en.wikipedia.org/wiki/The_Sea_of_Ice
|
在廣場上的雕像是基爾斯滕弗拉格斯塔(1895年至1962年),挪威國家歌劇院的國際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和第一經理。

Photo by FangLan Hsu
|
維京海盜船博物館博物館位於挪威南方比格迪半島(Bygdøy) 上,距奧斯陸不遠的市郊,館內展示3艘在奧斯陸峽灣出土超過千年的維京海盜古船,這些船都挖自维京人墓穴中,可說是目前全世界保存最完整的維京文物,船隻分別以出土地奧塞貝格(Oseberg)、高克斯塔(Gokstad) 及 杜臬(Tune) 來命名,維京船頭尾圖騰相同,或許是交纏的馬、蛇或鳥,可見當時的維京人具備很高的工藝水準。

Photo by FangLan Hsu
|
L'Anse aux Meadows位於加拿大紐芬蘭與拉布拉多省紐芬蘭島最北端,1960年挪威探險家海爾格·英斯塔(Helge Ingstad)和他的考古學家妻子安妮·斯泰恩·英斯塔(Anne Stine Ingstad)在那裏發現了維京人村落遺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1978年把這地方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所以維京博物館設立雕像紀念他們對維京文化的貢獻。

Photo by FangLan Hsu
|
博物館門票。

Photo by FangLan Hsu
|
3艘海盜古船中,發現於西元1904年的奧塞貝格號(Oseberg) 是最大的一艘,同時出士的還有3輛雪橇及1輛拉車,這些木製品在被發現時都已分解成碎片,只有橡木體未腐化,修護師利用現代技術將其一片片拼湊還原,工程浩大。重建完成的奧塞貝格號(Oseberg) 長22公尺,最寬處達5公尺,狹長造型非常適合在峽灣區活動。

Photo by FangLan Hsu
|
船身側邊洞口用來放置船槳,海盜船的大小,大都以船漿及坐板的多寡作分級。一般大型船隻水手人手一槳,每條坐板上坐兩個槳手,所以由一艘船的坐板數量就可以推測船員的人數。

Photo by FangLan Hsu
|
船首的圖騰意像作品

Photo by FangLan Hsu
|
杜臬號(Tune) 以其出土時的模樣展示,並未重建,它的建造時間與高克斯塔號(Gokstad)差不多,約西元850~900年間。

Photo by FangLan Hsu
|
高克斯塔號(Gokstad)於1880年出土,出土時的保存狀態較奧塞貝格號(Oseberg)佳,推測它是九世紀一位男性酋長的墓葬船,珍寶已被盜一空,所幸不值錢沒被偷的雪橇及3艘小船留下來成為考古參考。船身長23米、排水量大,在當時是一艘很大的海盜船。海盜船的線條優雅而細長,船行速度快,可耐久航行,難怪北歐海盜能雄霸北海及大西洋海域。

Photo by FangLan Hsu
|
陪葬品有雪橇、拉車、生活用品及紡織品與器具, 雪撬是由1061塊碎片重建拼湊完成的。

Photo by FangLan Hsu
|
推測是拉車或雪橇座位四周加強固定的柱子,雕刻非常精美。

Photo by FangLan Hsu
|
免費廁所在地下室,樓梯扶手上方的裝飾也有船的意象。

Photo by FangLan Hsu
|
二樓是拍攝整個博物館最好的地方

Photo by FangLan Hsu
|
這邊拍到的奧塞貝格號角度不一樣,所以呈現另一種線條美感。

Photo by FangLan Hsu
|
維京海盜船博物館庭院外的房屋很有挪威FU。

Photo by FangLan Hsu
|
觀賞千年之前的海盜船,當時這些看似結構簡單的木舟竟能克服惡劣天氣遠渡重洋前往西歐及北海各處搶奪,精湛的造船技藝令人折服。難怪法國國王割讓諾曼第給海盜,交換和平。參觀完維京海盜船博物館北歐的行程畫上句點了。

Photo by FangLan Hsu
|
前往機場途中,把姚領隊之前發的餅乾吃掉,因為今天沒有午餐,必需等機上套餐,而飛機是14:50才起飛喔。

Photo by FangLan Hsu
|
BYE~北歐,阿聯酋航空飛杜拜,飛行時間8:35。

Photo by FangLan Hsu
|
這是後來吃到的飛機餐有好吃的挪威鮭魚。

Photo by FangLan Hsu
|
Porkat Koh的挪威旅遊紀綠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qpRnlYukyXZR5fDOcgkGIeXWmycOwZYc
挪威相簿:
https://www.flickr.com/photos/fanglanhsu/albums/72157655750817845/page6